中医考研复习规划建议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专业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中医考研复习规划建议

先介绍一下本人,十七,中医内科学专硕,复试完后,陆陆续续有在知乎、小红书发布中医考研中医综合方面知识,也有机构找我辅导,所以一直在更新学习此方面内容,略懂。

考研成绩:

一、考研题目分数介绍:

二、复习时间规划建议:(各科祥讲原因、依据)

01

先了解考研,大概看看考纲,试卷真题,自我规划。

02

1

可以先背诵歌诀(依序),实习前完成最好(5-6月),没完成也没事,后面拼命些。

方剂歌诀(包含组成、主治或者功用)

(不包含主治或者应用的需要再背诵一次此知识点)

2

中内歌诀(证型对应方)。

也可以不背诵歌诀(本人只背了一两个记忆不下来的疾病,因为个人觉得要背诵的歌诀太多了。本人背诵一遍事后基本没记忆下来任何东西(所以有的东西不要慌,第一遍最慢,也是打基础),之后通过每天快速反复记忆才越来越应心得手),但是这样难度相对也大,比如我对“依证”选方没问题,但是我对一个疾病的所有证型不能背诵下来,所以出类似多选做错概率高。

3

中药功效歌诀(可加十八反、十九畏歌诀)

(本人没背诵趣味歌诀,纯“死记硬背”,最后感觉效果欠佳,四百来个中药,我利用类聚共同,对比)

4

针灸歌诀(治疗总论部分基础知识,如八脉交会穴、五腧穴等基础歌诀)

03

1

看中基、中诊书籍(结合教材,教辅、理解加歌诀),教辅排列清晰,教材便于理解全面。

2

复习中药功效,从头全面看(绪论)。依据功效推导主治应用,标记特殊点。性味归经稍微理解一下,部分与众不同的记忆;(下一轮记忆进脑子:小点知识。中药的特殊剂量本人有投机取巧方法;配伍禁忌、使用注意理解部分,最后统一归纳记忆;)

3

复习方歌、从头全面看方剂(绪论)。理解本方,看方解。单独记忆多个主治或者功用的知识点(可多选)、先记忆《伤寒、金匮》方剂的原文“加减应用”(2-3年偶尔考一个的先看看,不要求记忆住)

4

复习中内歌诀、从头看中内。理解疾病,把握病机,把握疾病主症以及证型主症(结合资料),真题病例练习。(下一轮记忆进脑子:病因投机取巧、学说结合医家特色、转归总结记忆)

5

复习针灸。

04

复习。重复。再重复。(ps:本人的歌诀大部分是“小题”或者多选题,适合后面使用;针灸、中诊基础性知识为主,适合复习开始就使用。)

真题。年后的真题整套刷(所以之前最后留下之后真题不做)。

根据自己记忆查漏补缺,补“弱点”,一道题一道题的提升。

上述各科小点突破、真题反应的不常考的东西根据自己能力进一步提升。

三、各科复习建议

中基

一:中基考题分析

二:中基复习建议:

PS:因为是选择题,所以其实很多东西理解就可选出正确选项。但是多选则难写。大部分多选可能错一半以上,每题两分,所以总分不高。

思维导图可以根据自己习惯,笔写省时间,利用别人的修改最简单盛世。电子版有利于“再次利用”——比如自己考完研后“出售”。

第一轮看书(稍微结合真题)

二轮刷真题(题目选项转换都需要能选出,经典原文需要背诵)。

细节知识点也需要特殊标记。

中诊

中诊真题分析:

中基中诊其实理解基础上记忆,因为其可应用于其他各科,所以属于“基础”。

中诊知识前面部分相对杂乱,可结合歌诀记忆,“舌诊、脉诊”辨证等部分需要理解识,中内可应用。

结合考试真题会发现四诊很多杂乱部分偶尔考,所以结合时间可偶尔出题的杂乱知识可花费少点时间。“辨证部分”为重点,把握技巧相对简单(中基需要学好)。结合真题把握小知识,如:特殊点:心病中“心火亢盛”无“心悸怔忡”,而其他证皆有;五心烦热属于阴虚证基本症候,一般肺阴虚则在阴虚基础上加上肺的特征则是其症候表现,但是胃阴虚无“五心烦热”。

结合教材,构建系统;结合参考书,简化知识;结合真题,把握出题方向,以及充分掌握知识。

中基中诊每道真题最好做完,搞懂(一轮时稍微看些,二轮分章节结合复习做完,可把-真题拿出来,留做整套试卷。其他年份的不必吝啬)

中基中诊相刚开始看书得到的知识是系统的,刷题得到的知识相对碎片但具有极强现实意义。(但如果一味刷题上述那个绞痛换个新考法你又会做错,所以个人建议需要理解基础上去强化,真题只是一个辅助,根基在课本)。并且中基系统性较强,二轮的真题得到碎片加强会加深印象。而中诊辨证部分也是。相对四诊的有些部分比较杂乱,这时真题就是一捷径,能在相对较少的时间内获得相对较好的分值。但若时间充足或想更稳就需要对一些未出过考题的点进行掌握,冲刺高分需要。

(中诊歌诀是零散而多的,歌诀简易,但不忘理解)

体会一下真题的变化多端:

中药

中药真题分析:

功效也是分值主要部分,也是基础部分,功效可推导主治,但部分特殊的需要单独记忆。

向下滑动查看

部分真题

X.蛇床子可用治

A.湿疹瘙痒

B.寒湿带下

C.湿阻中焦

D.肾虚阳痿

燥湿祛风,杀虫止痒,温肾壮阳。

应用:1.阴痒,疥癣,湿疹瘙痒;2.寒湿带下,湿痹腰痛;3.肾虚阳痿,宫冷不孕

燥湿祛风+温肾——寒湿带下

燥湿祛风+止痒——湿疹瘙痒

X.善祛风痰的药物是

A.半夏

B.天南星

C.白芥子

D.禹白附

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天南星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

白芥子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

白附子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止痛,解毒散结。

(此题考应用,也可由功效推导,前期不熟悉的需要对应的看功效与应用。Ps做题看到答案与自己做做感觉不一样的,我见过很多同学,这道题就没有思考方向,功效也背诵出来了,但是第一次没做对)

年X.下列选项中,符合山茱萸收敛固涩作用的是

A.固精缩尿

B.收敛止血

C.涩肠止泻

D.敛阴固脱

补益肝肾,收涩固脱。

本题考应用,由功效可推导出来A,但是“收涩固脱”具体指什么此没特殊说明。

1.肝肾亏虚,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

2.遗精滑精,遗尿尿频

3.月经过多,崩漏带下

4.大汗虚脱

5.内热消渴

中药所有的应用需不需要单独背诵记忆?

不需要,大部分看一眼就会,理解一下,小部分特殊记忆。而且像这样特殊的例子还是少数,所以也不必过度担忧,后面慢慢补进去就可,一口吃不成胖子。

所以一轮背诵功效,可结合趣味记忆,如中药快快记等。背诵之前先自己对照几个中药,看知识是否有误,及是否适合自己,自己也可以在其基础上改编。

(这个功效教辅相对较好),因为教辅整合了“功效”,基本少遗漏。

(中药遗忘的比价快,主要反复复习。也不要盲目背,一定要把功效和药名对应,多翻,慢慢就熟悉了)

二轮:复习自己歌诀,自己推导主治,“培养思维”,标记掌握少数特殊主治。全面复习中药学。

三轮:其他小知识考点,复习,做做真题,突破有难度的多选题。

方剂学

方剂学真题分析:

方剂共首。

考试范围“方剂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解、加减应用及注意事项以及总论部分知识点”。今年结合部分经典原文(分值小,基础好的复习的时候可稍微留心)

背诵完我的方歌后(包含组成及功用或者主治),结合历年分值分布,占比约55%—75%,即20—30分左右波动。(部主治适合多选题,有多个考点,特殊记忆)

1

先背诵方剂歌诀,20天到30天左右完成基础加强化背诵(后面只要注意复习就可,方歌遗忘时间相对久)(备考之初)

2

结合书籍理解方剂,结合中基中诊知识把握基本的主治症候表现,记忆特殊的症候或者主治。加强对“方剂”整体把握及不同方剂的对比。可结合真题找方向。(根据自身时间及基础决定,约60小时起步)(属于一轮时间,可和其他中综各科复习时间同步)

3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方剂学较简单的“多选题”考点,慢慢突破难考点。(属于二轮到三轮复习)

方歌中需要注意几点:

一、看自己方歌是否包含所有药物。

二、方歌中的含义你是否能对应上具体的中药—从方歌推导中药。这点又包含两点一是简单的对应,因为有的字可能读音差不多一背就混了,第二是比如姜是干姜还是生姜、炮姜;桂是桂枝还是肉桂的问题,这个可以边看边总结或者参考资料或者电脑直接检索,也需结合自己方歌,如果方歌中明确体现了也可不单独记忆。记少不记多原则。如伤寒方里面的甘草都是炙甘草。桂除了解表剂里面再造散是桂枝(桂枝汤之类太明显不需要特殊记忆)其他基本都是肉桂。

三、最好包含主治或功用的一个,相互推导。

举例:功用推导主治

当归六黄汤:

滋阴泻火,固表止汗。

阴虚火旺盗汗。发热盗汗,面赤心烦,口干唇燥,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

中内

中内考纲:

中内分值最大。相对简单得分。

可背诵歌诀。再掌握疾病基本概念,了解病,掌握证——方对应。(本人未背诵歌诀,后期还是相对会吃亏,尤其“中医基本功不太好的同学”,但是不背歌诀,做题“快”,因为很多东西就直接“映射”,不需要考试“背歌诀”,因为可能背完歌诀可以做题,但自己对这个内容还是一无所知,所以背诵歌诀的同学也建议多“熟悉”相关内容)(这个时间也可早,可“一轮前期”)(注意不需要太观所以附方,一是有些内容可以推导,二是只会出个别,三是可以推导,所以单选可以“猜”,得分概率也高,多选附方得分相对难些)

结合参考书完整掌握疾病,做真题,把握“辨医案”“做医案”。

小歌诀掌握小知识点(二轮做完真题,就知道自己缺漏啦)

“病因技巧、疾病转归(部分歌诀)等小知识在知乎或者小红书有发。”

向下滑动查看

真题例举

69.患者关节红肿,疼痛剧烈如刀割,入夜尤甚,伴有皮肤红斑,壮热烦渴,舌红少津。治疗应清热通络,祛风除湿,又需——治法题,可简单选出

A.凉血解毒

B.化痰散结

C.养阴生津

D.养血化瘀

64.患者与人争吵后,胁肋疼痛,迁延日久,隐痛绵绵,头中烦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治宜选用——一般根据“主诉”辨病,主诉约等于现在的第一个症状,既往的描述一般提供病因或者为证型提供依据

A.血府逐瘀汤

B.柴胡疏肝散

C.逍遥散

D.一贯煎

针灸

针灸学穴位及精准定位相对较少,本人喜欢“模糊记忆”,知道大概位置,常考或者易考的鉴别穴位则对比记忆。建议在五腧穴等歌诀基础上,完整记忆各经大概走向,及考点穴位位置。

一轮学习针灸治疗总论部分基础知识,背诵完基础歌诀“五腧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等”。

再把握基础经穴,很多经多有自己特性,每个穴位可能只有自己一两个特性,单独记忆就可,部分穴位功效多者,可结合歌诀记忆(穴位名字一定要和功效对应呀)

(经脉所过关键部分的歌诀记忆)

再去看治疗各论。

以前做中医考研是为因为热情,可能“好为人师”吧;后来因为有人给钱,所以把自己创作编写的东西也发平台;现在可望有个老板看到文章,找我去给他打工。




转载请注明:http://www.hkchem.net/nrywzlzx/107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