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穴位治疗大疾病系列,一穴对一病,穴到病

按摩穴位能够全身放松,消除疲劳,缓解压力。疏通经络,加快气血循环,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能够提高人体的整体免疫能力,预防疾病的发生,为身体增添活力。改善睡眠,大幅提高睡眠质量。固定穴位按摩和热疗,能够有针对性地促进风湿、关节炎、腰腿痛疼、腰椎颈椎病、半身不遂、中风等疾病的康复。对于手术和放疗后的康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亚健康,具有很好的康复作用。局部按摩能消耗多余的脂肪,达到减肥美体的目的。促进人体内分泌,协助排出体内及皮肤中的垃圾,增强皮肤美容效果。

小穴位治疗大疾病系列第二部,小编将继续为大家分享有用的治病穴。

1.消气穴——太冲

取穴方法

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太冲穴位于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功能主治

功能:回阳救逆,调经止淋。

主治:

①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青盲、口喎等头面五官病证。

②中风,癫痫,小儿惊风。

③黄疸、胁痛、呕逆、腹胀等肝胃病证。

④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等妇科病证。

⑤遗尿,癃闭。

⑥下肢痿痹,足跗肿痛。

⑦又称“消气穴”人在生气后按此穴,有消气作用。可缓解人因生气引起的一些疾病。

2.腰痛穴——飞扬

取穴方法

正坐垂足,在承山穴外下方,当昆仑上7寸处取穴。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头痛、腰膝酸痛、癫痫、脚气。

日常保健

针对疾病:腰肌劳损。

适宜人群:中老年人。

操作方法:用手指按揉飞扬穴和委中穴,每次5分钟,不拘时做。

3.救命穴——人中

取穴:人中,位于人体鼻唇沟的中点,是一个重要的急救穴位,位于上嘴唇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界处,为急救昏厥要穴。

功能:

历代医家认为,人中是一个重要的急救穴位,手指掐或针刺该穴位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急救方法,可以用于治闻中暑、昏迷、晕厥、全身麻醉过程中出现的呼吸停止、低血压、休克、一氧化碳中毒等。

其一,刺激人中具有升高血压的作用。血压是主要生命指征之一,任何原因造成的血压过低都会危及生命,在危急情况下,提高血压可以保证各脏器的血液供应,维持生命活动。研究表明,节律性刺激、边续弱刺激或边续强刺激人中易能引起动脉血压升高。

其二,刺激人中对另一主要生命指征--呼吸活动也有影响,边续弱刺激可引起持续性吸气兴奋,边续强刺激可引起持续性吸气抑制,适当的节律性刺激则有利于节律性呼吸活动的进行。

虽然刺激人中对血压和呼吸这两个重要的生命指征都有影响,但对呼吸的影响并非都有利。例如,边续刺激引起的吸气兴奋和吸气抑制导致呼吸活动暂停,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不同的刺激手法对呼吸活动有不同的影响,在充分发挥升高血压作用的同时,要注意避免对呼吸活动的不利影响,研究表明,适当的节律性刺激最为合适,可用拇指尖掐或针刺人中穴,每分钟掐压或捻针20-40次,每次持续0.5-1秒。

此外,掐人中或针刺人中只是一种简便的应急急救措施,医院联系,进一步抢救,以免延误病情。

4.疏筋穴——阳陵泉

穴位取法

阳陵泉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范围

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膑肿痛,脚气,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风。现多用于坐骨神经痛,肝炎,胆囊炎,胆道蛔虫症,膝关节炎,小儿舞蹈病等。

阳陵泉是筋之会穴,为筋气聚会之外。《难经·四十五难》云:“筋会阳陵泉”。故阳陵泉是治疗筋病的要穴,特别是下肢筋病,临床较为常用。具有舒筋和壮筋的作用。

5.健脾穴——公孙

取穴方法

定位:足内侧缘,第1跖骨基底前下方凹陷处,当太白后1寸。

取穴:正坐垂足或仰卧位,在第一跖骨基底前下缘,赤白肉际处取穴,距太白1寸。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急慢性肠炎、神经性呕吐、消化不良、精神分裂症等。

日常保健

经常按摩刺激公孙穴,还可达到耐饥的目的。对于上班族来说,如果公司加班过了饭点还不下班时,可采用按摩公孙穴的方法,来消除饥饿感。

6.补肾穴——太溪

取穴定位

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足太阴肾经的输穴,原穴。

正坐或仰卧位,在足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取穴。

人体穴位之一。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也就是说在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双测对称,也就是两个。

主治疾病

头痛目眩,咽喉肿痛,牙痛,耳聋,耳鸣,咳嗽,气喘,胸痛咳血,消渴,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肾脏病、牙痛、喉咙肿痛、气喘、支气管炎、手脚冰凉、女性生理不顺、关节炎、精力不济、手脚无力、风湿痛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少阴肾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7.止痛、冠心血管穴——膻中

取穴方法

膻中穴位于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取定穴位时,患者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胸部人体正中线上,两乳头之间连线的中点。

主治疾病

咳嗽,气喘,咯唾脓血,胸痹心痛,心悸,心烦,产妇少乳,噎嗝,膨胀。胸部任脉之图疼痛、腹部疼痛、心悸、呼吸困难、咳嗽、过胖、过瘦、呃逆、乳腺炎、缺乳症、喘咳病等。此穴位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8.补血穴——血海

取穴方法

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屈膝取穴。 

简便取穴:患者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侧会出现一个凹陷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有一块隆起的肌肉,肌肉的顶端就是血海穴。

功能主治

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带下,产后恶露不尽,贫血;睾丸炎,小便淋涩;气逆,腹胀;风疹,瘾疹,湿疹、皮肤瘙痒、神经性皮炎,丹毒;股内侧痛,膝关节疼痛。 

9.皮肤病穴——曲池

取穴方法

人体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肩肘关节疼痛、上肢瘫痪、高血压、荨麻疹、流行性感冒、扁桃体炎、甲状腺肿大、急性胃肠炎等。

此穴容易造成流产,孕妇禁用。

日常保健

按摩此穴,在收紧肌肉的同时,可美化臂部皮肤,改善干燥粗糙的状况,使你的手臂光滑动人。

按摩方法:中指和食指圈状按摩。

10.颈椎病穴——天窗

取穴方法

该穴位于人体的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的后缘,扶突穴后,与喉结相平。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耳鸣、耳聋、咽喉肿痛、颈项强痛、暴喑等。

赞赏

长按







































上海白癜风专科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好的正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hkchem.net/nrywzlzx/1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