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分享,请耐心看,避免风险。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临床使用率比较高,临床上仍然有一些使用不当的情况,现将主要正确使用的经验和注意事项阐述如下。请注意,以下是本人经验,具体用药一定要在医生面对面指导下进行。
一特别警示1.增加自杀风险
抗抑郁药物增加了儿童、青少年和青年(24岁)患者自杀的想法和实施自杀行为(自杀倾向)的风险。任何人如果考虑将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或其他抗抑郁药物用于儿童、青少年或青年(24岁),都必须在其风险和临床需求之间进行权衡。抑郁和某些精神障碍本身与自杀风险的增加有关,必须密切观察所有年龄患者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开始后的临床症状的恶化、自杀倾向、行为的异常变化。应建议家属和看护者必须密切观察并与医生进行沟通。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未被批准用于儿童患者。
2.心脏病患者慎用。
3.严禁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一同使用。
4.特别慎重与5-羟色胺能药物共同使用。(如舒马曲坦、曲马多等)
二把握适应症适用于治疗抑郁症,伴有或不伴有广场恐怖的惊恐障碍。
三看准药品规格目前临床多见5mg和10mg两种,服药时是按照剂量服药而不是按照“片”服药,曾经发生过由于患者家属不了解药品规格而导致过量服药的情况。
四用量用法用法:口服,可以与食物同服。
用量:每日1-2次。作者倾向于每日两次,这样可以保证血药浓度的平稳,不至于有较大的波动幅度。初始剂量越小越好,防止药物过敏,缓慢增加每日用量。常用治疗剂量为每日10mg,根据患者的个体反应,每日剂量可以增加至20mg。通常2-4周即可获得抗抑郁疗效。症状缓解后,应持续治疗至少6个月以巩固疗效。老年患者(>65岁)推荐以上述常规起始剂量的半量开始治疗,剂量也应相应降低。
严重肾功能降低的患者慎用。肝脏功能降低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五使用禁忌对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或任一辅料过敏者禁忌使用。禁忌与非选择性、不可逆性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合用。合用后出现严重反应者可致命。
六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多发生在开始治疗的第1-2周,持续治疗后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和发生率都会降低。长期使用SSRI类药物治疗突然停药后,有些患者会出现停药症状。撤药反应表现为:头晕、头痛和恶心,大部分表现轻微,而且是自限性。为避免撤药反应需缓慢减药或停药。
常见不良反应有:
1.代谢和营养障碍常见。
2.食欲降低、食欲增加、体重增加常见。
3.精神病性障碍常见:焦虑、烦乱不安、梦境异常、性欲降低、性快感缺失。
4.神经系统障碍常见:失眠、嗜睡、感觉异常、震颤。
5.睡眠障碍呼吸系统、胸部和膈区异常常见:鼻窦炎、呵欠。
6.胃肠道系统异常很常见:恶心,腹泻、便秘、口干。
7.皮肤和皮下组织异常常见:多汗。
8.生殖系统和乳腺异常常见:射精障碍、阳痿,可见溢乳现象发生。
9.肌肉骨骼:关节痛、肌肉痛。
10.全身症状和用药局部异常表现常见:疲乏、发热。
七注意事项1.抗抑郁剂不适用于儿童和18岁以下的青少年。
2.停药会有停药反应。
3.可能会出现出血现象。
4.可能会出现低钠血症并因低钠血症引发其他精神心理问题。
5.诱发躁狂发作,应慎用于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史的患者。转为躁狂发作的患者应停止使用。
6.静坐不能,心烦意乱,躁动不安。
7.癫痫发作,出现癫痫发作的患者应停止用药。应避免用于不稳定的癫痫发作患者,应该对已经得到控制的癫痫发作患者在治疗期间进行监测。如果癫痫发作频率增加,应该停药。
8.糖尿病,对于糖尿病患者,使用此类药物可能会影响对血糖的调节。使用胰岛素和/或口服降糖药的患者,需要调整这些药物的剂量。
9.建议慎重进行电抽搐治疗(ECT),作者不建议对抑郁症患者进行电抽搐治疗。
10.与圣约翰草合并使用此类药物和含有圣约翰草(金丝桃素)的中草药可能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避免某些中药的合并使用,中药也有副作用。
11.矛盾性焦虑,一些惊恐障碍患者在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初期,可能会加重焦虑症状,这种矛盾性反应通常会在治疗开始后的两周内逐渐减轻。建议降低起始剂量可以减少药物的这种致焦虑效应。
12.自杀,抑郁症本身固有症状可能出现自杀企图,并会一直持续,对使用抗抑郁剂的患者应进行密切监测,特别是治疗初期,以防症状恶化和/或发生自杀(自杀观念和行为)。尤其注意治疗两周左右这段时间。
13.精神疾病,当治疗抑郁伴发的其它精神障碍时,有可能导致自杀和精神症状加重。
14.出血,有使用此类药物发生皮下出血的报告,如瘀斑和紫癜。下列人群中使用此类药物应谨慎:合并使用口服抗凝剂的患者、或者合并使用已知对血小板功能有影响的药物和已知有出血倾向的患者。
15.可逆性、选择性MAO-A抑制剂,一般不推荐SSRI类药物与MAO-A抑制剂合用,可能存在5-羟色胺综合征的危险。
16.对驾驶及操作机器能力的影响,任何精神活性药物都可能影响判断和技能。患者应注意可能影响驾驶汽车和操作机器能力的潜在危险性。
17.生育力,动物研究显示影响精子质量,对于卵子质量的影响未见报道,根据医学逻辑推断,也会影响卵子质量,这也是作者致力于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的主要动机之一。目的就是减少抑郁症患者对药物的依赖。
18.严禁儿童接触。
八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在大鼠的生殖毒理研究中观察了其致畸效应,未发现畸形发生率增加。对人体的危险性尚不清楚,因而不应用于孕妇,如有临床需要,只有在慎重考虑其风险/利益后方可使用。哺乳期妇女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可在乳汁中分泌,哺乳妇女在用药期间应停止哺乳。
医生越老越谨慎,就是因为不想有任何对患者的风险发生。
祝广大抑郁患者尽早康复。
心理导师——李少成 心理导师—李少成心理导师,主任医师,主任心理治疗师;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专家;
中国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评审-督导专家;
中国国家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特约专家;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妇女健康与发展委员会特约专家;
中国家庭教育正高级专家;
中国家庭系统治疗先行者;
得心心理创始人;
阳光心灵驿站创始人;
金牌家庭及青少年培训基地创始人;
河北省青少年心理健康志愿服务中心主任;
河北省素质教育专业委员会会长;
河北省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
世界中联中医健康管理委员会理事。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