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名为《年中国痛风现状报告白皮书》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高尿酸血症患者人数已达1.7亿,痛风患者超过万人,痛风已成为我国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类疾病,而且正以每年9.7%的年增长率迅速增加,预计年,痛风人数将达到1亿。
痛风(Gout)是一种常见且复杂的关节炎类型,各个年龄段均可能罹患本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痛风患者经常会在夜晚出现突然性的关节疼,发病急,关节部位出现疼痛、水肿、红肿和炎症,疼痛感慢慢减轻直至消失,持续几天或几周不等。痛风发作与体内尿酸浓度有关,痛风会在关节腔等处形成尿酸盐沉积,进而引发急性关节疼痛。
医学杂志《柳叶刀》曾形容痛风时,病人仿佛感受到一个恶魔在撕咬足趾,导致足趾又红又肿、扭曲变形。
17世纪英国著名内科医生ThomasSydenham,他同时也是一位被痛风折磨了34年的患者。医生和患者的双重身份让他对痛风的描述被医学界奉为经典。
凌晨两点,病人突然被剧痛惊醒。脱臼一般的疼痛先是从大脚趾袭来,然后在脚踝、小腿、关节之间游移不定。病人颤抖着,身体轻微发热。疼痛随着时间愈演愈烈,直到最后他连衣服的重量都难以承受,更别说一个人在房间里走动时产生的震动了。
如果在痛风发作后仅仅止痛而不对疾病本身进行治疗,使得这种晶体永久沉积,就会形成痛风石。这些“石子”不仅会让沉积的位置肿痛、变形,久而久之,还可能导致皮肤破损、溃烂,引发伤口感染,甚至可能压迫神经、影响正常的肢体功能,使患者失去正常活动的能力。
除了对肢体的影响外,痛风还可伴发肾脏病变、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及冠心病等。如果一直得不到妥善治疗,痛风严重时可能发展为尿毒症,在这一阶段,患者死亡率高达25%。
此外,国家风湿数据中心数据显示,我国痛风患者多发于30岁以上男性群体,平均年龄为48.28岁,并呈年轻化趋势。如今,痛风和高尿酸已经成为继“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后的第四高,痛风更成为我国仅次于糖尿病的第2大代谢类疾病。
人体长期高尿酸血症的情况下,器官和组织内尿酸合成酶的基因突变,引起嘌呤代谢紊乱,使血尿酸生成过多,排泄过少,沉积在关节组织及肾脏内造成进一步损害而形成痛风。血中尿酸浓度超过μmol/L时,就趋于饱和状态,在血液PH值为7.4时,血清中尿酸盐就会出现结晶沉积,随全身血液循环,危害各脏器和血管功能。痛风主要症状
1.手指、脚趾或关节发生疼痛且疼痛多在夜间加剧;2.疼痛的关节极为敏感、发热、肿胀;3.关节上方皮肤呈红色或紫色;4.关节活动受限;5.疼痛缓解后,皮肤可能发痒、脱落。痛风对人体危害关节疼痛急性发作是急性痛风的典型症状。特别好发于肢体远端关节,如足趾(足痛风),也可因尿酸盐结石引起肾绞痛。而慢性痛风则以破坏性变化为特征。最常见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点:1.高尿酸血症;2.痛风性关节炎;3.高血压,高血脂症,冠心病,糖尿病,肾结石等痛风并发症;4.病变痛风性肾病,并极易发展为尿毒症、肾衰竭;5.泌尿系结石;6.动脉硬化等。痛风是一种终身性疾病,据统计痛风病不及时治疗,将有高达95%的概率引发阳痿、早泄、肾炎、肾结石等慢性肾病,80%的患者出现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50%患者会有严重的关节变形而导致残疾瘫痪,30%的患者引发尿毒症导致死亡。
治疗痛风的药物主要有非甾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秋水仙碱,因为起效慢、副作用大、复发率高、会对患者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等缺点导致目前药物治疗方法使用较少。手术方式治疗痛风相对药物治疗来说疗效较好,但其费用高、风险大、对患者身体损伤也大。
近年来,干细胞治疗痛风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治疗效果不显著的瓶颈,干细胞治疗痛风可以有效的控制患者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目前治疗痛风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法。治愈痛风关键是彻底降低血尿酸及促进尿酸排泄,调节并恢复身体各脏腑器官的代谢功能。
传统的药物只能暂时缓解,长期用药可能会产生不良的反应。而干细胞治疗就不同,将提纯高纯度、高活性的干细胞扩增后,通过静脉回输将干细胞输入到患者病灶,用于抑制核酸的氧化分解,抑制内源性嘌呤生成,以防止痛风石的形成,避免患者由于长期服用药物的毒副作用对肝、肾等器官的影响,达到治疗痛风的效果。除此之外,干细胞还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调节和恢复机体各器官的功能,恢复整个系统的正常功能,调节机体的代谢平衡。
痛风不只是“痛”那么简单,一旦发作就要了半条命。得了痛风,就不要一忍再忍,正规治疗才是硬道理,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相信随着干细胞技术的飞速发展,很多传统医学顽疾将会得到有效的治疗,甚至是治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