噎膈是由于食管干涩,食管、贲门狭窄所致的以咽下食物梗塞不顺,甚则食物不能下咽到胃,食人即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噎即梗塞,指吞咽食物时梗塞不顺;膈即格拒,指食管阻塞,食物不能下咽到胃,食人即吐。噎属噎膈之轻证,可以单独为病,亦可为膈的前驱表现,故临床统称为噎膈。
本病发病年龄段较高,多发于中老年男性,目前尚属难治之证。因此,中老年人如出现原因不明的进食障碍时,应及早就诊,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早期治疗。
中医观点《内经》认为本病证与津液及情志有关,如《素问·阴阳别论篇》曰:“三阳结谓之膈。”《素问·通评虚实论篇》曰:“膈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并指出本病病位在胃,如《灵枢·四时气》曰:“食饮不下,膈塞不通,邪在胃脘。”《太平圣惠方·第五十卷》认为:“寒温失宜,食饮乖度,或恚怒气逆,思虑伤心致使阴阳不和,胸膈否塞,故名膈气也。”
《景岳全书·噎膈》曰:“噎膈一证,必以忧愁思虑,积劳积郁,或酒色过度,损伤而成。”并指出:“少年少见此证,而惟中衰耗伤者多有之。”对其病因进行了确切的描述。关于其病机历代医家多有论述,如《医学心悟·噎膈》指出:“凡噎膈症,不出胃脘干稿四字。”《临证指南医案·噎膈反胃》提出:“脘管窄隘。”
西医学中的食管癌、贲门癌,以及食管炎、贲门痉挛、食管憩室、弥漫性食管痉挛等疾病。
噎膈的病因主要为七情内伤,饮食所伤,年老肾虚,脾胃肝肾功能失调等。
1.七情失调导致噎膈的七情因素中,以忧思恼怒多见。忧思伤脾则气结,脾伤则水湿失运,滋生痰浊,痰气相搏;恼怒伤肝则气郁,气结气郁则津行不畅,瘀血内停,已结之气,与后生之痰、瘀交阻于食管、贲门,使食管不畅,久则使食管、贲门狭窄,而成噎膈。如《医宗必读·反胃噎塞》说:“大抵气血亏损,复因悲思忧恚,则脾胃受伤,血液渐耗,郁气生痰,痰则塞而不通,气则上而不下,妨碍道路:饮食难进,噎塞所由成也。”《临证指南医案·噎膈反胃》谓:“噎膈之症,必有瘀血、顽痰、逆气,阻隔胃气。”
2。饮食所伤嗜酒无度,过食肥甘,恣食辛辣,助湿生热,酿成痰浊,阻于食管、贲门,或津伤血燥,失于濡润,使食管于涩,均可引起进食噎塞,而成噎膈。如《医碥·反胃噎膈》说:“酒客多噎膈,饮热酒者尤多,以热伤津液,咽管干涩,食不得入也。”又如《临证指南医案·噎膈反胃》谓:“酒湿厚味,酿痰阻气,遂令胃失下行为顺之旨,脘窄不能纳物。”此外,饮食过热,食物粗糙发霉,既可损伤食管脉络,又可损伤胃气,气滞血瘀阻于食管、贲门,也可成噎膈。
3.年老肾虚年老肾虚,精血渐枯,食管失养,干涩枯槁,发为此病。如《医贯·噎膈》曰:“惟男子年高者有之,少无噎膈。”又如《金匮翼,膈噎反胃统论》曰:“噎膈之病,大都年逾五十者,是津液枯槁者居多。”若阴损及阳,命门火衰,脾胃失于温煦,脾胃阳虚,运化无力,痰瘀互结,阻于食管,也可形成噎膈。
噎膈的病因以内伤饮食、情志,年老肾虚,脏腑失调为主,且三者之间常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共同致病,形成本虚标实的病理变化。初起以邪实为主,随着病情发展,气结、痰阻、血瘀愈显,食管、贲门狭窄更甚,邪实有加;又因胃津亏耗,进而损及肾阴,以致精血虚衰,虚者愈虚,两种因素相合,而成噎膈重证。部分病人病情继续发展,由阴损以致阳衰,则肾之精气并耗,脾之化源告竭,终成不救。噎膈的病位在食管,属胃气所主,与肝脾肾也有密切关系。基本病机是脾胃肝肾功能失调,导致津枯血燥,气郁、痰阻、血瘀互结,而致食管干涩,食管、贲门狭窄。
本病开始多为噎,久则渐发展成膈而噎膈并见。进食困难的表现一般是初起为咽下饮食时胸膈部梗塞不顺,有一种食物下行缓慢并停留在食管某一部位不动之感,食毕则消失,这种感觉常在情志不舒时发生。此阶段食物尚可下咽,只是进食固体食物时发生困难,随着梗塞症状的日渐加重,进食流质类饮食亦发生困难,以致不能进食,或食后随即吐出。吐出物为食物、涎沫,量不大,甚者吐出物为赤豆汁样,说明有出血。本病常伴有疼痛,其出现有早有晚,开始为进食时胸膈疼痛,粗糙食物更明显,严重者可持续疼痛。随着饮食渐废,病邪日深,正气凋残,病人表现为消瘦,乏力,面容憔悴,精神萎靡,终致大肉尽脱,形消骨立而危殆难医。噎膈病中也有的始终以吞咽食物梗塞不顺为主要表现,并无膈的病象。
1.咽下饮食梗塞不顺,食物在食管内有停滞感,甚则不能下咽到胃,或食人即吐。
2.常伴有胃脘不适,胸膈疼痛,甚则形体消瘦,肌肤甲错,精神衰惫等症。
3.起病缓慢,常表现为由噎至膈的病变过程,常由饮食、情志等因素诱发,多发于中老年男性,特别是在高发区。
4,食管、胃的X线检查、内窥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食管脱落细胞检查以及Cr检查等有助于早期诊断。
分类诊治
[通治方]程国彭:启膈散,通噎膈开关之剂,屡效。沙参9克丹参9克茯苓3克川贝母(去心)4.5克郁金1.5克砂仁壳1.2克荷叶蒂2个杵头糠1.5克水煎服。虚者加人参;若兼血积,加桃仁、红花,或另以生韭汁饮之;若兼痰积,加广橘红;若兼食积,加莱菔子、麦芽、山楂。
《医学心悟》卷三
吴静峰:饮生鹅血治膈法。取生鹅1只,斩去头,取生血,对病人口灌饮之。
《医学噎膈集成》
1、热证张锡纯:参赭培气汤,治膈食。潞党参18克天门冬12克生赭石(轧细)24克清半夏9克淡苁蓉12克知母15克当归9克柿霜饼15克(服药后含化徐徐咽之)一叟年60余,得膈证,向愚求方。自言犹能细嚼焦脆之物,用汤水徐徐送下,然一口咽之不顺,即呕吐不能再食,且呕吐之时,带出痰涎若干。诊其脉关后微弱,关前又似滑实,知其上焦痰涎壅滞也。用此汤加邑武帝台所产旋覆花6克,连服4剂而愈。
《衷中参西》上册
2、虚证吴静峰:人参半夏汤,治食已则吐,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甚则喉中作膈,食粥难下,惟饮汤水。虽数年沉疾,肌肤黄瘦人,皆有回生之机。人参18克半夏18克橘皮9克厚朴9克羚羊角末9克舂杵头细陈粳米糠18克(用稀线缝成布袋,将糠装住,与前药同煮)煎四五沸,分作3次,慢慢咽下。
《医学噎膈集成》
3、实症吴静峰:荔肉蜒片丹。荔枝1枚(去壳核,留肉),取蜒蚰1条,放荔枝肉内,外渗好冰片0.09克于蜒蚰之上,即将荔枝肉连蜒蚰包住,仍放在壳内,用线扎紧,枝壳含病人口中,即有冷涎水渗出,徐徐咽下,一时许,蜒蚰化完,无水渗出,即将枝壳吐出。只须一次,可以立进饮食。
《医学噎膈集成》
龚廷贤:治噎食秘方。用活蝎虎1个入烧酒内,浸7日,将酒炖热,去蝎虎,只饮酒即愈。
《万病回春》卷三
虞抟:大力夺命丸,治膈噎不下食及翻胃等证。杵头糠牛转草各克糯米克上为细末,取黄母牛口中涎沫为丸,如龙眼大。入锅中,慢火煮熟食之;加沙糖60~90克入内丸尤佳。
《医学正传》卷三
[食疗方]钱峻:治膈食膈气。韭汁梨汁姜汁人乳各60毫升饭上蒸熟。服之,3日后再服,如神。
《经验丹方汇编》
吴静峰:沥汁救膈饮。竹沥、藕汁、姜汁、梨汁、萝卜汁、甘蔗汁、白果汁、蜂蜜各1茶杯,和匀,饭上蒸熟。任意饮之。
《医学噎膈集成》
陶承熹:治噎膈方。梨1个,4方钻7孔,每孔纳川椒、巴豆各1粒,又将顶切1盖去心,入真阿魏0.45克,麝0.3克,仍盖好,纸糊3层,碗盖饭上蒸熟,去椒豆,竹刀切作两半。每日空心吃一半,重者2枚愈。
《惠直堂经验方》卷二
吴静峰:润肠降液糕。松子仁柏子仁榧子仁郁李仁胡桃仁胡麻仁叭哒杏仁各30克上7味仁子,放在石臼内,舂余杵头,药已舂碎,再加蜂蜜30克拌匀,再舂杵头,成个饼子。每日清晨空腹细细咽下30克,7日服完;若未能痊愈,依法再制1料;如不能食糕,各味只用9克,改作煎剂亦妙。
《医学噎膈集成》
以上内容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