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本期
在我还在上学的时候,我时常期盼着大学毕业后的生活,除了对成人社会的险恶一无所知,只是单纯想要“长大”的幼稚心理作祟之外,能够“自由地打游戏和买游戏”也是中二期的我想要快点长大的重要理由之一。
毕竟学生时代的我不但囊中羞涩买不起游戏和点卡,就连打游戏的时间都会受到家长的严格控制——虽然上大学后好了很多,但放假回家还是免不了被爸妈黑着脸念叨:
“你都玩了多久了,就不能出门活动活动吗!”
说实话,如果我是个喜欢出门的现充,我大概也就不会这样一天到头坐在屏幕前面打游戏了。虽然他们也确实是为了我好,但实际上每次我站起身被迫运动的时候,我都会想,等我以后工作了独立了,就没人可以阻止我打游戏了。
等到现在我已经大学毕业了很多年了,游戏买了不少,成为了身边人严重的“硬核游戏专家”,但我却遭遇到了一个空前的人生危机——
我发现,自己萎了。
我是说,电子阳痿了。
首先我要声明,这里所说的电子阳痿和生理阳痿并无关系,我依然是四肢健全且发达的人类,正常男性拥有的功能我一样不差全部都有。
我说的电子阳痿,是指面对心仪的游戏,花了钱买回来以后却玩不进去的现象。由于这种情况的难受程度和床上躺了一个绝世美女却ying不起来有的一拼,所以也被受害者们称为“电子阳痿”。
“电子阳痿”的病友大多是年近30(或30以上)的资深单机/主机玩家,这些玩家普遍拥有较为稳定的收入,遇到喜欢的游戏时往往二话不说直接购买,属于玩家中的高消费力群体。
只不过这些玩家购买游戏后,却鲜有能够通关的机会——是的,每当你的群友大声宣布“我买了XX游戏”,一周后却表示“才玩了个开头”的时候,这位友人大概率就是一位饱受电子阳痿困扰的可怜人。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电子阳痿,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恐怕都是“没那个心情打游戏了”。
如今的大制作游戏内容越来越庞大,支线任务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注重所谓的“沉浸感”,纵观这几年最为成功的几部“开放世界3A游戏”,无论是《巫师3》还是《荒野大镖客2》,制作组都在尽一切可能让玩家能够真的化身主角,彻底沉浸在游戏的世界中,忘记时间与空间的存在。
这种的出发点自然是好的,也体现了游戏公司精益求精的精神,但如果坐在屏幕前的是一个满脑子工作与琐事,精神极度疲惫且每天只能玩一到两个小时的玩家呢?他还能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吗?
或许确实有人能做到,但还有更多的人做不到。
试想一下这个场景:你每天到家已经是晚上八点半,为了保持健康你决定到家后稍微运动一下顺便洗个澡,等到想打游戏时已经接近晚上十点。你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玩玩期待已久且刚刚发售的某3A大作,在你终于从冗长的系统教学+过场动画中走出来,刚刚完成了第一个主线任务,并顺手清了两个问号支线之后,墙上的挂钟指向了十一点半。
你爬上床,顺便回了几条因为打游戏而错过的消息。
虽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像我一样这么晚下班,但在走向中年之后,每个人的个人空间都在飞速减少:许多人在30岁左右都已经结婚生子,照顾家庭显然要比打游戏重要得多;至于到了中年还没结婚的,也未必就真的有时间和精力去打游戏。
所以话说回来,那些买了游戏一周之后还在开头的玩家未必是不想玩,也有很大可能是因为真的没时间玩。
无论怎样,现如今3A罐头那过于庞大(或许也没必要)的分支内容让玩家在有限的时间内更难获得清晰的游戏体验和目标,在陷入长时间的进度泥潭之后,任谁都会陷入“通关无望”的消极情绪中。
这种感觉就像是你明知这部长达2小时的电影非常精彩,可你每天却只有20分钟观影时间,在多次破碎的观影体验之后,我想很多人都会选择直接放弃。
电子阳痿除了浪费玩家的游戏钱,还会对一些玩家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作为一个资深受害者,我在与一些病友交流过程中,大家都表示:
“现在不仅不想玩游戏了,甚至连动都不想动了,回家往那一躺,再起身的时候就是去洗漱准备睡觉了。”
如果要深究其中的原因,大多数人都会表示,不玩游戏之后虽然也会尝试短视频、看小说等其他方式来消磨事关,但这些娱乐项目的效果还是与游戏相差甚远,等到晚上该睡觉了,不仅一天的负面情绪没宣泄出去,甚至精神还更觉得空虚了。
在这中间不是没有人尝试过爬起来打游戏,但过于繁重的游戏流程只会让玩家的空虚感更胜,于是乎就形成了一个看似无解的死循环:
想打却没时间打游戏→放弃游戏→找不到快乐→想打却没时间打游戏→放弃游戏→找不到快乐…
长此以往,电子阳痿者们和游戏之间的联系似乎只剩下了“掏钱买购”,在长期得不到游戏快乐,又无法找到其它娱乐方式替代的情况下,很多人的心情只会变得更加郁结。
在种情况下,我的建议是:去玩一些碎片化的、专注游戏快乐本身的作品。
没错,我说的就是以任天堂为代表的游戏作品。
在我还是一个精力和时间全部溢出的带学生时,我曾经对除《宝可梦》以外的任天堂作品嗤之以鼻,那时候的我认为画面落后、哑巴主角,却高举游戏性大旗的任天堂是电子游戏行业最大的骗局,毕竟我有大把的时间去把单机大作玩个遍,体验最惊心动魄的故事和精彩绝伦的战斗,任天堂的低幼童话风游戏是在不值一提。
但现在我却发现,任天堂老少咸宜的游戏形式才是治愈心灵的良药:不用像上班一样清理所谓的“开放式地图”也能推进游戏进程;清新的剧情故事既没有ZZZQ也不怕被编剧喂屎;无论何时都能开始和结束,不用怕因为中断太久失去“通关兴趣”。
最最最重要的是,老任的游戏都为了纯粹的“快乐”而生,除了极少数像《马车8》多人模式这样会使人心肺停止的内容外,绝大多数时候任天堂带给我们的都是快乐的体验。
或者,我是说除了老任这种“游戏性”拉满的游戏之外,也可以尝试一些“艺术性”拉满的治愈作品,比如被媒体和玩家们疯狂追捧的《风之旅人》,比如没那么出名,却在剧情、美术和音乐上都无可指摘的独立游戏《灵魂旅者》。
当然,如果是PS系玩家,我也强烈推荐上田文人的三部曲《ICO》《旺达与巨像》和《最后的守护者》,充满艺术感的镜头语言加上感人至深的剧情之外,上田文人的游戏总是能触动玩家心底最柔软的部分。
所以,如果无法改变外部环境,想玩又玩不进去游戏的话,放弃“大作”,用慢节奏的方式体验一些重视艺术性和游戏性的作品,或许你也能慢慢获得治愈。
最后,如果游戏性和艺术性也无法拯救你的电子阳痿,那我的建议就是:暂时别再尝试打游戏了,至少别为打不进去游戏这件事而郁闷。
说这句话并不是嘲讽,当某种生活不再适合你的时候,暂时换一种心情才是最好的调理方式。
比如当你想又不想打游戏的时候,与其感到煎熬和纠结,倒不如站起来做做运动,不管怎样,运动也能分泌多巴胺舒缓情绪不是。
当然,你也可以把这些时间用来做些别的事情,比如读书,比如刷刷B站,比如和家人朋友聊聊天,总之暂时别再去想游戏了,就像两个人在一起吵架了,再强行腻在一起只会更加相看两厌,适当增加一点距离反而更容易恢复和平。
兴许在离开游戏一段时间后,游戏也会再次变得顺眼了呢?毕竟在无法改变外部环境的情况下,主动自我调节才是最好的选择。
不管怎样,我都希望每个人能充分享受游戏的快乐,“有时间玩游戏的时候买不起,买得起游戏的时候玩不动”不应该发生在真心热爱游戏的人身上。
愿每个玩家都能远离电子阳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