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彭坚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关键

彭坚教授出版的中医学术著作《我是铁杆中医》,以60万字的篇幅总结了彭教授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影响。

彭坚教授将为我们讲授《经方思维在临床各科的运用》。

彭坚教授中医功底深厚,临床水平高超、疗效显著,今天小师妹跟大家分享彭坚教授临床运用“以通为用”的治法治疗偏头痛、久咳、肩周炎的经验,并附三则典型医案加以论证。

“以通为用”

指六腑的生理功能以畅通为基础,通则顺,顺则治,治则无病,所谓“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说明“实”是六腑的生理,而“满”是其病理。所以六腑必须通降正常,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

若六腑通降失常,必将导致多种疾病。故“六腑以通为用”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彭坚教授在临床中尤喜用润下法。

润下法其泻下的功效虽缓,但不伤正,临床使用机会颇多,而且往往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1.散偏汤加减治疗偏头痛

彭师认为中医治疗头痛,需分外感、内伤、虚实、寒热。

除此之外,妇女月经期、脑震荡后遗症,都可以出现周期性或顽固性头痛症。

在治疗方面,均有其特殊的规律。

但是如果辨证治疗疗效不显时,可用偏头痛专方:轻证宜用淡婆婆根汤,重证宜用散偏汤。

散偏汤岀自《辨证奇闻》,原方由白芍药、川芎、郁李仁、柴胡、甘草、白芥子、香附、白芷8味药物组成。

用于郁气不宣,又加风邪袭于少阳经所致之半边头风,痛或左或右,无有定处,时轻时重,遇劳累、寒冷加剧,有疏肝祛风和血止痛之效。

彭坚教授在临床运用此方时常配以地龙。

其一,彭坚教授认为长期头痛之人,气血奔集于上而不下行,故导致便秘;

痰瘀交阻,故见到脉象艰涩或模糊。

方中的郁李仁,《珍珠囊》谓:郁李仁“破血润燥,专治大肠气滞,燥塞不通。”

《本草新编》亦谓:“郁李仁入肝胆二经,去头风之痛;又入肺,止鼻渊之流涕。

消浮肿,利小便,通关格,破血润燥,又其余技。”

故郁李仁既可通便,又能止痛,集破血、润燥、利水之功用于一身,配以地龙增强其通便、破血、润燥之功。

使大便得通奔集于上之气血得下,头痛自然有所缓解。

其二,此方所用的川芎,乃活血止痛要药,但剂量之大难免过于辛温燥烈,且具有上行之性,

故配以地龙,取其咸寒下行之意,削弱川芎燥烈之性,以柔克刚,发挥很好的作用。

病案例举

何某,男,72岁。

偏头痛数年,每年四五月间左侧头痛即发,痛时甚剧,痛处固定不移,发时大便秘结。

现发作数天,同时尚伴双眼发胀、口臭、夜寐不安、便结。苔薄黄,脉弦数有力。

证属疾瘀交阻之头痛

治宜疏肝活血化痰

方用散偏汤加减

处方:

白芍10g、川芎30g

郁李仁6g、柴胡10g

甘草6g、白芥子10g

香附15g、白芷6g

茯神10g、地龙30g

黄连6g

5剂。

复诊:患者诉服药的5天中,疼痛大为减轻,夜寐改善,双眼仍稍觉胀,大便通畅。

苔薄黄,脉缓而有力。原方再服5剂,平安度过今年的四五月。

2.金水六君煎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金水六君煎出自《景岳全书》,原方由当归、熟地、陈皮、半夏、茯苓、炙甘草、生姜组成。

景岳云:本方可“治肺肾虚寒,水泛为痰及年迈阴虚、气血不足外受风寒,咳嗽呕恶,多痰喘急等证。

彭坚教授认为后世医家由于对本方中当归、熟地之作用缺乏全面认识,断章取景岳“治肺肾虚寒,水泛为痰”一句以作为依据,

认为本方仅有温阳去湿之功,致使景岳完整之论,竟成残缺之言。

应将本方看作是贞元饮与二陈汤的合方,以贞元饮补肾纳气,二陈汤降肺化痰,金水同治,乃金水六君煎的原意。

虽然贞元饮中的熟地轻则七、八钱(20多克),重则一、二两(30~60g),而金水六君煎中的熟地仅三、五钱(10多克),

虽然两方所治之证有轻重缓急的不同,但肝肾阴血亏虚导致短气、喘急,则是一致的。

彭坚在用金水六君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时,见有喘证,而食纳尚可,大便不稀者,必加大熟地剂量至30g,甚至90g。

大便干结者,当归也加大到15~30g,用以养血润肠通便。

病案例举

尹某,男,60岁。

咳嗽2月余。吐痰,痰稠粘色白量较多,短气,喘促,上楼时明显,头晕,大便秘结,面色萎黄,舌淡脉缓,脉弦弱。

患者诉已经多方治疗,亦服不少中药,均罔效。

证属肺肾两亏,痰湿内盛之久咳

治宜燥湿化痰,调补肺肾

方用金水六君煎加减

处方:

熟地60g、当归25g

陈皮15g、法夏10g

茯苓10g、炙甘草10g

白芥子10g、苏子10g

莱菔子10g、葶苈子10g

7剂。

复诊:患者服至3剂时觉大便通畅,短气有所缓解,服完原方。

顿觉咳嗽次数、痰量均有所减少,大便通畅,体力增加。

彭坚教授笑而答道:“此妙处全在于增熟地、当归的量至60g和25g以养血润肠通便,腑气得通,肺气得降,则咳减。”以复诊原方加减善后

3.双臂肩膊痛方加減治疗肩周炎

双臂肩膊痛方岀自《辨证录》,原方由白芍、羌活、柴胡、秦艽、附子、半夏、陈皮、白芥子组成。

原书论曰:“肩臂痛手经病,肝气郁。

平肝散风,去痰通络为治疗。”

“此方妙在用白芍为君,以平肝木,不来侮胃;

而羌活、柴胡又祛风,直走手经之上,秦艽亦是风药;

而兼附子攻邪,邪自退出;

半夏、陈皮、白芥子祛风圣药,风邪去而痰不留;

更得附子无经不达,而其痛如失也。”

李可老先生常在原方加生黄芪g益气运血;

加桂枝尖15g载药直达病所;

加止痉散(全蝎3g,蜈蚣4条)研粉冲服入络搜涤,更加桃仁、红花、地龙活血通经。

彭师在临床治疗肩凝症,也常运用本方加减法大致与李可老先生相同,但以白附子5g代替原方附子,并加白芷30g、神曲10g。

彭坚教授认为肩凝症属于寒凝血滞、痰瘀胶结于肩臂,非寻常之法可愈。

彭坚教授在临床运用时见患者长期大便秘结,方中当归、白芍可放胆用至90g,患者服后,除疾病治愈之外,往往多年的便秘得以消除。

如果大便稀溏,则可能痰瘀郁结不甚,或患者素来脾虚有湿,方中归芍仍可用原来剂量。

但须加神曲以帮助运化吸收,使剧烈泻下的作用有所缓和,以解除患者的心理负担。

李可老先生认为:“考致泻之由,一是当归富含油脂质,大剂量难免滑肠;二是温药消溶痰湿,由大便而去。”

病案例举

徐某,男,70岁。

主诉:右肩反复疼痛,时重时轻遇寒加重数月。

现见精神饱满,言语洪亮。右上肢上举、外展尚可,后翻受限。

饭后胃部有饱胀感,纳寐可,大便秘结。舌稍红苔黄腻,脉涩。

证属痰瘀胶结之冻结肩

治宜平肝散风,祛痰通络

方用双臂肩膊痛方加减

处方:

黄芪50g、当归50g、白芍50g

炙草15g、桂枝10g、陈皮10g

法夏10g、茯苓15g、柴胡10g

秦艽20g、羌活20g、威灵仙30g

焦麦芽10g、焦山楂10g、焦神曲10g

砂仁10g、白芥子10g

服7剂。

二诊:患者自觉好转大半活动度较前明显增加,无明显不适,受凉后胃内不适,纳寐可,大便稍稀,每天1次。

处方:

黄芪50g、当归50g

白芍50g、白芥子10g

柴胡15g、郁李仁10g

陈皮10g、半夏10g

茯苓15g、秦艽20g

羌活15g、桂枝10g

延胡索30g

服7剂而痊。

三省者:

有福之人身上都有这四个祥兆,快看看你有几个?

婚姻的真相:一边相互嫌弃,一边不离不弃

时刻把家人放在心里的人,最值得深交

成年人最好的社交状态:找到“三座靠山”

不断投资自己,不断增值自身

梁启超教育子女的十大名言

老石更中医男科:

院长祖传5代秘方能让男同胞们精力旺盛,重振雄风

强肾、壮阳、药用秘方,奇效,壮硬非常

江南药王师传秘方

养精食疗指南

治疗男人肾虚阳痿的中药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kchem.net/ywzlzcy/108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