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中国药典》收载:
皂角刺为豆科植物皂荚GleditsiasinensisLam.的干燥棘刺。全年均可采收,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实际为成熟硬化的棘刺。以11月至次年的3月份采收的当年刺为佳。
皂角刺为主刺和1~2次分枝的棘刺。主刺长圆锥形,长3~15cm或更长,直径0.3~1cm;分枝刺长1~6cm,刺端锐尖。表面紫棕色或棕褐色。体轻,质坚硬,不易折断。切片厚0.1~0.3cm,常带有尖细的刺端;木部黄白色,髓部疏松,淡红棕色;质脆,易折断。气微,味淡。
原种皂角刺的树达一定的树龄后,其较高大粗壮,其棘刺多着生在主干的上部及较大的分枝上,生长的刺偏少,但其刺多2次分枝,棘刺整体粗壮,棘刺的根部(着生部位)稍细,中部最粗,刺顶端锐尖,刺身部分略显圆弧状。单分刺的直径与长度的比例在1:3至1:14间。
根据法典和自身的观察,《中国药典》描述的为原生种皂荚树的刺,原生皂角树以结生皂角为主,附生皂角刺。故而皂角刺较少,价格较贵,在-年达到元/kg,伴随着皂角刺改良种植的成功,其价格已渐趋回落。
如今,皂角树经培育改良已发展成熟,主要有结生皂角的树和生长皂角刺的树。结生皂角的树其皂角稠密,生长皂角刺的树其皂角刺密集,且分枝上也往往长刺。培育嫁接优质的皂角树,三年以下的刺稍细长,根基部的刺弯曲且细小,三年后的干刺已雷同于原种树,随着树龄的增加,其刺愈加粗壮。
下图:以结生皂荚为主的树
下图:皂角刺生产培植园
下图:以结生皂角刺为主的树
原种皂角刺刺多2次分枝,棘刺整体粗壮,棘刺的根部(着生部位)稍细,中部最粗,刺端顶端锐尖,刺身部分略显圆弧状。单分刺的直径与长度的比例在1:3至1:14间。
嫁接栽培皂角树结角甚少,但刺密集。另外,新品种的皂角刺树,由于品种的不同,其着生的皂角刺品质差异也较大,好的品种,其性状雷同于原生皂角刺。其单分刺的直径与长度的比例在1:3至1:15间。品种差的嫁接树种,其刺尖往往呈渐尖状,其单分刺的直径与长度的比例在1:4至1:18间。
嫁接皂角刺树母体-野皂荚树
嫁接皂角刺树第一年
嫁接皂角刺树第四年
品质差的嫁接刺(主刺及分次刺身均细长,刺尖渐尖。)
嫁接皂角刺(此品第二年刺,刺身细长,边线似直线,刺尖渐尖。质较次)
主干刺
1年或2年生小树干刺
枝生刺(多一分支)
小树及根部刺(细小且多弯曲)
采收偏早的皂角刺
采收晚的刺
五年以上干刺的刺身部分略显圆弧状,是最典型的正品。
嫁接的皂角刺的木杆
虽为一家子,但非药用部位,不得混入。
皂角刺的近缘有豆科植物“山皂角”、“日本皂荚”、“野皂荚”(未嫁接)等树的棘刺。在皂角刺价高的时候,常有混入,虽用理化,也不易鉴别,唯性状快捷准确。试看下面附图:
伪品:葫芦刺(山皂刺)
主次细长,针状,分刺极少,常有一对错对生分刺。
优质与混淆品对比
伪品:日本皂角刺
刺体扁平,细长,边线似直线,刺尖渐尖,亮棕红色。分刺稀疏,多在主刺下部,常错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