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被医疗错误伤害

一、中西医各有长短

医疗可分为两大类,中医和西医。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医疗体系,在观念、理论、治法上各有特点,但二者都是科学的。现在西医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绝大部分人认可西医的观念,接受西医的治疗;而中医在我国流传了几千年,救人无数,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根深蒂固,不可动摇。

如果问我目前中西医谁优谁劣,治病时优先选中医还是西医?我的观点是:中医和西医都不是完美无缺,也都不是一无是处;中医西医都是为人健康服务的,在治病上是选择中医还是西医,要由病情决定,用疗效说话,该用哪个用哪个,用哪个治病效果好就用哪个。

在目前以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对每个病人来说,治病时都面临着选择中医或西医的问题。这个问题很严肃,甚至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和生死!

比如年“非典”时,西医也治,中医也治,大家都是最顶级的医生。最后统计结果显示:中医的疗效明显优于西医。这还不算,西医参与治疗的医护人员被感染导致死亡了好多人,中医参与治疗的医护人员却没有一个人被感染。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作为医生,对某些病人会强烈的推荐或反对某种医疗方式,就是因为我看到过很多同样情况下,用不同的医疗方式所造成的后果完全不同的病例。

正确的选择中医或西医,不光取决于个人医学知识占有量,还取决于医疗经验。仍然以治疗“非典”为例,那些参与治疗的西医的医护人员不也是医疗的内行吗?不也是专家吗?最终自己还不是受到了伤害?付出了健康和生命的代价?由此可见,普通人更容易受到不当医疗的伤害。

所以说,治病一定要会选择看中医还是看西医,核心是善用中西医之所长治病,避免医疗错误的伤害。

二、选择看中医还是西医的原则

治病,是看中医还是看西医的原则是:如果条件允许选择,在救急保命,化验检查,需手术治疗的疾病,老年病、疾病后期,医院看西医;小孩的常见病,慢性病,西医明确治疗效果不佳的疾病,非手术治疗的疾病,在诊断明确的情况下,看中医为宜。

最常见的错误选择有两种:1、在病入膏肓,西医治疗无望的时候才想起看中医;2、小孩的常见病坚持看西医。

我认为:人前半辈子的病大多能治好,但西医重治标,中医重治本,所以人年轻时病了要以看中医为主,以求治本除根,不留后患;人后半辈子的病大多治不好了,并且人年老体衰,若救治不及会要命,这时候要的就是尽快缓解症状,把命保住,西医无疑更善于治标救急,缓解症状,所以人年老后患病要以看西医为主。

但是现代人却完全搞反了这一规律,觉得年轻时人的病无非是感冒、发烧、咳嗽、拉肚子,不严重,懒得吃中药,就图西药治疗方便,结果就治疗的不彻底,留下病根,一直在损害身体,使人早衰;等人年老了,一系列慢性病得上了,到处治治不好了,又想起看中医,还妄求根治,这本身就是对中医的苛求与误解。其根源于民间口头文学中对中医起死回生的描述,而这些更多的是一种在自己遇到这种情况时的美好愿望,中医的历史上确实是经常有起死回生这种情况发生,但是中医治病讲究的最高境界是治未病,而不是追求起死回生。

这种前半辈子的病能治好,人却不想着看中医治好;后半辈子的病治不好,人却想看中医治好的行为,是现代人在治疗疾病上的一个普遍错误思想,对此,聪明人要引以为戒。

为了让人在治病上少受伤害,更健康的活着,为了有病时能更明白的选择中医或者西医,我们需要先知道中医和西医各有哪些错误可能伤害到人。

三、从伟人治病看现代医学的不足

我读过一篇记述毛主席老年时生病和治疗情况的文章,深刻感受到现代医学对疾病的实质看的不够透彻,没有找准病根,在治疗上缺乏整体观念和预见性,虽然每次治疗都是有效的,却导致老人家长期处于病态,现实中这一种治疗失误是普遍存在、危害极大的。

毛主席最大的问题是便秘和失眠,这是因为在战争年代营养匮乏,长期受凉,生活不规律,过度劳累等造成人营养失衡和免疫失衡的表现。灌肠和服用安眠药本来只应该作为应急措施,却被长期使用,在解放后也没有用中药治本是个大错误,也可能用过润下或泻下中药,这些方法只是当时有效,过后会使情况更糟糕,这是因为把主席气虚的体质错误判断成了阴虚或实证。本来这种情况下,用补气的方法通便治疗效果是很好的,而且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另一个问题是后来继续反复受寒损伤阳气使人超敏,身体上长期有表证,医生却没有认识到和给予正确治疗,致使日久引起肺炎。受寒的原因首先是畅游长江,再次是参加陈毅的追悼会,在前次受凉未好的情况下,又一次受凉。看毛主席讲话的视频资料,你会发现,刚解放那会毛主席讲话是很流畅的,六十年代讲话,每说一句就要停顿一下,清清嗓子,这说明人身体上长期有寒气,已经伤了肾阳,使人超敏。

我认为对主席保健正确的方法如下:

(1)、在解放后国内外情况相对和缓的时候(对于一般人来说,就是在事业相对稳定之后),应该对老人家的身体有个调理计划,以补气健脾胃为法,以治疗便秘和失眠为目标,以恢复营养平衡、免疫平衡为目的。对于改善这两点,老人家是应当会接受治疗的。否则,长期的营养失衡、免疫失衡,必然引起日后的超敏,多病。

(2)、在畅游长江时,保健医生应该想到会受凉(这是保健医生的职责所系),游完泳后及时给喝一杯生姜汤,以温阳解表。也不至于引起日后的咳嗽,咳痰,手脚凉等。

(3)、老人家后来长期咳嗽,咳痰,手脚凉,便秘,失眠,乏力,少尿等症状,这些都反映了体内长期有寒、有虚、超敏的实质,应该及时温肺化痰,补脾胃,消除超敏。

(4)、假如在解放后能正确的用中药治愈主席的便秘和失眠,恢复人体的营养平衡、免疫平衡,提高了体质,也许主席畅游长江就不会受凉;假如在畅游长江后能及时给喝一杯生姜汤,也许主席就不会感冒;假如在感冒后,能够及时认识到是风寒感冒,而服用几幅温阳解表中药,就不会引起肺炎;假如在感冒引起肺炎后,能够想到是体虚、肺寒,超敏,而采用温肺化痰,补脾胃,消除超敏,而不是只用磺胺药物消炎,凭主席的身体素质也许能活岁。

可惜一次一次的治愈机会没有人发现,一代伟人,被一群专家耽误了。这样评价这些专家,并不是他们医德不高,医术不行。相反,这些医生都是当时顶尖的专家,对主席也是无比热爱,而且每一次的医疗处理按现代医学理解都是正确的,也是有效的,只是有效和除根不是一回事。这是因为专家们太过于专家了,没有一个有整体观念和预见性的大家,对疾病的实质看不透,没有认准病根,这有时代的原因。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人的病根不除,即使一时表现的症状不严重,但发展下去,终会死灰复燃,又出现新的症状,如此反复,最终不治。

所以说:正常人所不应该有的一切表现,都是人体不正常、不健康的表现。对这些迹象应该重视,并及时解决,否则就是养虎为患,而这里面最容易被忽视的就是受凉。

很多人认为自己很聪明,有身份,有关系,或者有钱,看病一定要找有名的专家,医院总是人满为患。看了主席治病的经历是否能得到一些启发呢?主席的遭遇尚且如此,普通人又会是什么样呢?只能是吃的亏更多。这一点都不奇怪,现代医学有它的不足,越是专家他所研究的面越窄,越缺乏整体观念和预见性,对谁都是老一套,不管你是通过什么关系找到的他,也改不了它的思维习惯。

我认为:治病最重要的是要看透疾病,找准病根,采取有整体感念和预见性的治疗方法。

四、我认为西医的错误

(1)、西医把症状当作病,在病的认识上是错误的。

(2)、西医把控制症状当做治病,没有找对病的根源。

(3)、西医治病的后果经常有害于人体健康,让人越治病越多。

1、西医不明确病的定义和病的目的

病,不是症状或者症状的集合。所以,病不是西医告诉我们的这个病是感冒、那个病是肺炎、另一个病是高血压如此等等的无数种病名。

病的定义:是人由于营养不足,新陈代谢不良,身体进入生理功能降低,对刺激做出反应的状态,一直到死亡前的过程。(病与伤不同,比如:毒蛇咬伤、蚊子传染疟疾、骨折,烧伤等是伤。)

人只有一个病,人一生中所患的多种多样的疾病,只是人的这个病在不同时间段、不同条件下的不同表现而已。

病的目的就是要人的命;具体方法是:病一旦到人身上,就控制了人,让人在方方面面做有利于病,而不利于人健康的事。

2、以感冒为例,看西医如何把症状当病治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意思是:知道事物的表面现象,也知道事物的本质及其产生的原因。

西医的医疗观念落后,习惯于把症状当病,而且习惯于以“知其然”作为治疗的依据,简单采取“对抗”的方式治疗,也就是西医只探求症状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然后就采取治疗措施,就是只看透了一层,而不作更深的思考,这是治标。

中医的医疗观念高级,就在于中医的思维所面对的是证,不是病,思考问题追求“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就是要看透了好几层,面对疾病的表现必须追问一个又一个的为什么,然后针对产生疾病的根源,也就是“证”采取治疗措施,这是治本。

比如感冒会有:发烧、头疼、打喷嚏、流鼻涕、嗓子疼等症状,西医的感冒药则含有以下成分:

(1)、针对流鼻涕、打喷嚏、鼻塞症状的抗组织胺类药:如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或苯海拉明成分。

(2)、针对发烧、关节肌肉痛的解热镇痛药;如复方阿斯匹林(APC),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泰诺林(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复方苯巴比妥注射液(安痛定)。(3)、针对病毒感染的抗病毒类:如利巴韦林、阿昔洛韦、金刚烷胺。

从表面看,感冒的每一个症状,西医都给出了原因和治疗药物,讲的很明白,给人科学的感觉,但西医这种只看透了一层的做法,没有深究更深的原因,只是治标而不是治本。

这就像孩子哭了,西医会分析人为什么能哭?研究了一番,原来人有个声带,声带震动了就能发声,给把声带切断就不会哭了;中医则会分析孩子到底是因为饿了、渴了、冷了、还是想让人抱才哭的,这就是“证”,然后采取不同的方法处理。

西医习惯于对抗治疗,糖尿病,给降血糖的药;高血压,给降压药;从来不思考血糖、血压为什么会高?这样治病就像肺炎病人只给用退烧药,阑尾炎病人光给止疼药一样是错误的,只会把病引向更深。

疾病是人体做出的反应,而人体做出的反应,其出发点都是有利于人体自身的,只是太过了就会伤害自身。以发烧为例,现在西医也认识到病了以后,适当发烧是有好处的,所以不强求退烧,但也可能仅仅只认识到了这一点,对于血糖高、血压高还没有认识到,还在强求用药使血糖、血压正常,就不想想,一个有病的人,病没有好,只把症状消除了有啥价值?

在我看来:对病毒感染性疾病来说,病毒感染不是本,为什么能被病毒感染才是本;对糖尿病来说,胰岛素少不是本,为什么胰岛素少才是本。

3、感冒未治愈的危害极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我认为:感冒未治愈对人体的伤害极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而下面这些说法都是错误的,现代人基本上都被这些胡说八道伤害了。

(1)、流个鼻涕、打个喷嚏还吃啥药哩,美国人发烧都不吃药,只多喝热水;

(2)、感冒,吃药需要14天,不吃药14天也好了;实在不行了自己买个感冒药吃;

(3)、感冒了输液好得快;

(4)、感冒治疗后还有点症状,等几天就好了。

出现发烧畏寒,鼻塞流涕,打喷嚏,嗓子疼,咳嗽,身上难受,乏力等症状,大家都知道是人感冒了。对此的态度一开始也都差不多,觉得不严重,也许拖一拖就好了。然而,99%的人是拖不过去的,或轻或重,重的,发高烧了,躺下了,害怕了,于是去输液,无非是,抗菌素加抗病毒药再加激素,或者是中药制剂的针剂,双黄连,鱼腥草一类,但总少不了激素,一针下去,不烧了,轻松了,病人觉得西医就是比中医来的快,他哪里知道这是激素的作用,于是把这个错误认识当真理了。病轻的,也是浑身难受,不想动弹,于是去买感冒药吃,似乎管用又似乎不管用,如此一周似乎好多了,但总有一些症状在,咳嗽,流鼻涕、打喷嚏,只是没有以前厉害,大多数人也就算了。这是好了吗?不是,这是感冒变了,寒气以别的形式再继续伤害身体。

感冒没及时治好,寒气在体内的变化会因人而异,病情极其复杂,从此转成了慢性病,具体表现成什么病又要看各人的体质特点和工作生活习惯。

这些病人的共同点是:长期打不起精神,乏力、怕风、怕冷、怕热、怕吵闹,心情不好,脾气怪执拗,吃饭不香,长期咳嗽有痰。但这样时间长了,病人又认为自己身体就这样,把不正常当正常,你问他啥,他都说好着呢,只是身上有个慢性病老治不好,一般医生也不必明白病根在哪,就知道针对慢性病瞎用药,仅仅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已。感冒引起了这么多慢性病,而慢性病还会继续引起身体的变化,要搞明白实在不是易事。

从古到今不知道有多少人都因感冒治疗不当而被害了,包括伟人和老百姓,一直到被害死也没有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4、“饥、寒、感冒未治愈”构成伤害人体健康的三角债

我认为:“人多病早亡,都是由于被饥、寒、感冒未治愈三者伤害了身体,却没有及时发现和纠正造成的。”

饥、寒、感冒未治愈伤害人体,首先是“饥”先伤害了人,使人的营养不足,在造成人体新陈代谢失常的同时,免疫系统也变得敏感,这就使人变得更容易受到以“风”(风就是寒)为代表的各种邪气的伤害,进而导致人感冒。

说到感冒,一直被人轻视,这是人很严重的错误!其实感冒是最难治愈的疾病,特别是西医西药就治不好感冒!只有中医中药在对症和疗程足够的前提下才能治愈;

其次,感冒一旦得上,不是一成不变的就一直是个感冒,而是必然要不断的发展和蔓延的,是要引起其他器官炎症的。这是因为感冒未治愈的人,体内一直有寒气,寒气刺激他的免疫系统长期处于失衡状态。人体的免疫失衡,时间长了,就会超敏。现代研究证明,中老年人的慢性病,绝大部分是超敏造成的,所以都很难治好!

按中医的理论来说,感冒一开始的病位在上焦心肺,病变传递的第一步就是中焦脾胃。按西医的理论就是引起胃肠道的炎症,炎症的病理变化无非是:充血、渗出、增生,这些都会影响胃肠道的功能,引起受纳、消化、运转、吸收不良,表现为:食欲不振、胃胀、消化不良、大便异常等。

而胃肠道的炎症又反过来加重人体的营养不够,也就是加重原有的“饥”的问题。于是人越“饥(营养不够)”,免疫越失衡,人越容易受“风(寒)”而感冒,感冒没有治愈,寒气在身,人就没有胃口吃饭,人“饥”的问题就越发严重,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而且是一个像滚雪球一样会越滚越大,永远也还不完的三角债。

但因为这是一个三角债,所以大部分人在疾病早期认识不到自己的身体正在受到伤害。

感冒没有治愈的这类人,体内有寒气,免疫失衡,肠胃系统有炎症。就是他们的胃肠道肿着呢,所以这类人会长期食欲不振,不觉得饿,吃一点就饱,吃多了还撑的难受,慢慢习惯了,就从心里觉得自己平时都吃够了;因为这些人每天都吃得不够,营养不平衡,所以身体在营养供应上,一方面早早的就开始过分依靠三羧酸循环代偿来调整,这又会使三羧酸循环早早失代偿,导致身体早早开始衰老;另一方面,这些人在营养上越亏虚,免疫系统就越敏感,越容易受“风(寒)”刺激而感冒;他感冒的时间越长,身体发生炎症的部位就越多,这些发炎的部位充血、渗出、增生的同时,也需要更多的营养,于是那里就脂肪堆积了,这在外观上就是肿起来了,人体就会发胖变型。这又让人误以为自己胖是吃的太多造成的,于是从内心开始自我控制饭量,从而吃得更少,有些人还会采取加大运动量的办法来减肥,但这一切都是错误的手段,只会使身体更虚弱,人衰老的更快。

因为这个错误是绝大部分人再犯,这就是为什么绝大部分人随着年龄增大,身体会早早就从健康走向衰老、疾病的原因。

但如果谁能比较早的看清这个三角债过程的实质,并能及早的积极预防,就可以延缓和减慢其发展,这就是所谓养生的实质。

这里面有一个问题,我们从幼年到青年,身体有一个从弱到强的过程,表现为体型变得健美,以及出现明显的性特征,旺盛的性欲;中年之后,身体则是一个从强到弱的过程,体型变得不健美,性特征也不明显了,性欲也降低了。这是因为,人年轻时,三羧酸循环的功能强,而体内炎症轻;中年以后则刚好相反造成的。

我们所患的任何一个疾病,都是身体陷入这个人体健康的三角债造成的。治病,如果单单治标,就是现代医疗的那一套,无非是那不舒服治那;而所谓治病求本,就是要打破这个三角债,使人体从一个恶性的、不良的循环,转变为一个有利于人体新陈代谢的良性循环。

5、西医有很多治病方法“从浅层看是对的,从深层看是错的”

西医在很多病的命名上依据的就是症状或者症状的集合,认为引起症状的原因就是病的原因,这决定了西医有很多治病方法“从浅层看是对的,从深层看是错的”。

西医的治疗理念就是对抗,比如发烧,西医用冷敷或用退烧药。对抗作为一种治病手段,在适合用的时候使用无疑是对的。比如治疗毒蛇咬伤,西医用抗蛇毒血清就是对的。但如果把对抗作为治病原则来用,不加分析的用于任何情况必然有问题,比如抗过敏、抗病毒、抗菌、止咳、止喘、止疼、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等等,这些西医最常用的治病手段“从浅层看是对的,从深层看都是错的”,更严重的是对抗已经成为现代人在医疗保健上思维习惯性的错误。

抗过敏、抗病毒、抗菌、止咳、止喘、止疼、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等等为什么“从浅层看是对的,从深层看是错的”呢?

以过敏为例,西医在治疗时会找导致过敏的过敏原是什么,是哪一型的过敏,似乎研究的很深,很透彻,很科学。但就忘了一点,别人为啥不过敏,就他过敏?西医不解决这个问题,不是把他调整的和不过敏的人一样,而是采取抗过敏、杜绝过敏源的治法,这“从浅层看是对的,从深层看是错的”。其他的抗病毒、抗菌、止咳、止喘、止疼、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等等都一样。

西医这种没有找到病根的对抗治病方法是有极大害处的!现代人都是受害者,而人并不明白。那就是西医表面上看貌似把病治好了,症状减轻了、消失了,其实根本就没有治好,而是把病藏起来了,日后要么加重复发,要么变成别的病在表现出来,这就使人的病越治越多。只是西医把病分成许许多多不同的病名,复发了也让人觉得是自己又患了另外的病而已。

6、有太多的病要么是西医给人治出来的,要么西医就没打算给人治好,目的就是要让人终生用药。

西医治病对人健康的伤害是:这一次给人治病的同时,就给医院的基础,而且会越来越频繁。

我对西医的这个评价可能99%的人不认可,这也不奇怪,这就像唐僧不相信孙悟空说村姑是白骨精变得,是要吃他一样。但你有没有一个直觉,自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人们吃西药越来越方便,也越来越多,人的病也越来越多了。对此,一般人都听信宣传认为这是污染大了,以及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造成的,错了!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从感冒开始就被西医错误治疗了,把病越治越多,然后就走上了一条被西医绑架,不得不花钱反复治各种病的不归路。

西医经过近一百年来快速的发展,市场占有率超越了中医,但西医的发展环境是市场化、商业化,这就决定了西医的医疗是手段,利益最大化是目的,所以西医的治疗有不可告人的一点,就是要合情合理的给病人治出新的病,然后再治。

你以为西医想给人治好病吗?不是的,西医并没有打算这样,而是希望你终生服药,他给你提供一条龙服务。比如:“格列卫”,就是一种需要终生服药而且不能停药的“特效药”,被称为特效药,居然要吃一辈子,这对西医除了讽刺就是特别有暴利!

西医不讲治愈率,讲“控制率”、“缓解率”,许多疾病都是被西医治成终生服药模式的,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各类慢性病,西医都说有特效药,但都是让人一辈子服药,当然还有配套的医疗器械和食品。

谁在做西医这个生意?是大财团控制的药厂和研究所,医院和医生,医院和医生控制患者,你以为是医生在给病人看病?错了,是制药厂,医院的大夫只是西医这个不道德生意流水线上的操作工而已。

西医的教科书谁写的?是医学专家,而这些人都依附于大财团控制下的科研所,这些人的利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发财,财从哪发?当然是从病人哪里发财。

我曾经说过,西医治病,想明白了就是个笑话。但当一群人都在做一件可笑的事时,就没有人觉得可笑了,反而觉得个别清醒着是个异类。

年美国《科学》杂志就发文“动脉硬化新观点”,提出动脉硬化的病理是血管壁的炎症,而十几年过去了,现在治疗动脉硬化的药物依然是按照脂肪沉积的理论在进行,可见对西医对人健康的漠不关心,他只求发财。

在西医谋发财这样一个错误的医疗背景下,我们每个人都深陷其中,深受其害,如果不做原则性的改变,谁也逃不掉被西医所害,成为西医发财流水线上的病人。

这世上唯一威胁到西医地位的就是中医,是那些以人为本,有整体观念,一心想治未病,想让人不在病的中医,而不是已经被西医带坏了商业化的中医。

现代人自认有知识,却把生命和健康交给了以发财为目的西医,是对自己最大的不负责任,难道你孩子的生命和健康还要交给西医吗?这个问题值得考虑。

7、西医是最不道德的生意

西医是生意,虽然是最不道德的生意,却是最好的生意,说好是站在生意人的角度它有暴利。比如,《我不是药神》中治疗白血病的“格列卫”,一盒的售价是元,一个病人一年的花费是28万多,而我国目前有多万白血病患者。最关键的不是药贵,而是这药会让病人一年一年不停的吃。

维护西医暴利的基础,首先是疾病控制了人,人不得不治病;其次是用西医才是科学的教育控制了人的行为,病人会主动去找西医治疗;最后西医拿出了早已经给病人制定好的一个终生用药的治疗方法和药物,而这个药的价格永远是让病人掏的钱尽可能多又不会放弃治疗的程度。

如果这个病是我们自己不幸遇上的,比如被狗咬了,被蛇咬了,那么打个狂犬病疫苗,打个抗蛇毒血清,能把命保下来,我们为此花点钱也是应该的。但是实际上有太多的病要么是西医给人治出来的,要么西医就没打算给人治好,目的就是要让人终生用药。这就不是我们老百姓能接受的生意行为,而是绑架和劫道的土匪行为了。

五、看中医、吃中药需要注意的事项

看中医、吃中药首先要小心打着中医、中药的旗号“伪中医、伪中药、伪创新”;其次,不是说老一套的中医就是好中医;按照西医思维用中药的、商业化的了中医就不是中医。

中医的治病目的决定了服药过程长,没有这个认识不看中医。

1、看中医要小心“伪中医、伪中药、伪创新”

我对病人有两个忠告:1、治病不要急着看效果;2、病要治、不要止。

中医上有一句话:“人之所苦谓之病”。治病,就是为了解除痛苦,那么什么是解除了痛苦?疾病的症状消失可以理解为解除了痛苦,但这并不全面,因为中医上还有一句话:“所以至此病者谓之因”。我们治病的目的是要消除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呢?还是只消除疾病的症状呢?这个问题一提出,每一个病人都很清楚的明白要治病求本,治病除根。

之所以强调“治病不要急着看效果”,就是因为病人如果在治病上过分追求眼前效果,并以此作为判断医生技术高低,药物优劣的标准,往往会害了自己,治疑难疾病是这样,治常见病也是这样。

因为只要是疑难病的,对每个医生来说都难治,除非他有了新的理论、新的方药。能解决以往解决不了问题的办法一定是新的,而绝对不会是什么老方子或祖传秘方,因为只要有可靠办法治的病,就成不了疑难病。

有许多所谓“祖传秘方”,如治气管炎、哮喘、风湿、骨刺、牛皮癣、银屑病等等的,无一不是用激素冒充中药的;“祖传秘方”治阳痿、早泄、补肾等的,无一不是用“西地那非”;其他所谓生发的中药,加“米诺地尔”;降血糖的中药,加“格列本脲、盐酸二甲双胍、盐酸苯乙双胍、罗格列酮。”这些药的特点就是“快”,一用上就有效,但结果一定是害人。

对于这些患者不要听他自己说是什么名贵稀有的纯中药制剂,都是假冒中药制剂的西药。这是利用中药在人们心中良好的没有剧烈副作用的印象来骗人的手段。

自古以来,凡是在医学上解决了难题的,都是凭借的科学技术上的进步,从而有了新的思路、新的办法。但这需要具有相当聪明才智的人长时间的努力,以及一点灵感。

正因为真正创新来之不易,所以现在有许多“伪创新”,无非是到那些曾经不为人知的落后地方,拿出一些什么老方子,在讲出一堆让人听不懂的名词,利用人的好奇心来哄人,如此装神弄鬼的,无非一是给自己壮胆,二是糊弄人。

这世上没有那么多好运气都落到你头上,也不是啥事都有捷径可走的。一切都要实事求是,老老实实的去做了才能获得。你就是写个字,也要一笔一划写完,否则就是错的,何况治病要比写字复杂得多,需要把一个一个的问题逐步解决了,为疾病痊愈创造条件,这些都需要时间,而等你完成了,痊愈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治病就像打仗,聪明人会计划、用计谋、有策略,最终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战果,而这一开始就不是外行人所能看透的;莽夫才会直接硬碰硬的对抗,简单粗暴,损失巨大,貌似勇敢,实则愚蠢。

世上的坏事情,都是蠢人先有了非分的要求而后产生的。比如有人爱占便宜,所以才有了骗子;你要东西又便宜又好,他不给你掺假还能咋样?同样,因为有了治病简单图快的病人,才有了种种害人的假药。

简单一句话病人要记住:“治病也是可以造假的,一切都要实事求是,病人不要有非分之想,医生不要弄虚作假”。

明白了“治病不要急着看效果”的道理,也就能更容易的明白了为什么“病要治、不要止”,因为“止”是治标,“治”是除根,病被“止”住,实质是把病藏起来了,它会长期危害人体,是在把小病积攒成大病,总有一天要爆发出来的。

这个道理说起来大家都明白,但有一个事实却人人都忽略了,那就是现代医疗所用的治疗方法和药物,绝大部分是“止”病的,而不是“治”病的,都只是为了解决眼前问题。

对这一点,也要分别情况来看,人前半辈子的病,可以治好,所以要尽量“治”而不是“止”;人后半辈子的病,很多已经治不好了,能“止”住症状也是很好的结果。

你想治病,记住一句话:对病人来说,只有恢复了身体的“营养平衡、免疫平衡”才算恢复了健康。

2、从物理学的发展经历看中医学的提高和发展空间,可见老一套的中医不代表就是好中医。

物理学发展到19世纪末期,可以说已经达到了相当完美,成熟的程度。物理学的辉煌成就,使得不少物理学家踌躇满志、沉溺于欢快陶醉之中,于是产生了这样一种看法:物理学的大厦已经落成,今后物理学家用不着再干什么了,只需要把各种数据测得精确些就行了。然而,此刻在物理学的万里晴空中却飘来了两朵乌云,物理学上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发现。这些无法用经典物理学解释的新发现,使经典物理学陷入了危机。第一朵与迈克尔逊实验有关,第二朵与黑体辐射有关。正是这两朵乌云的飘动,引来了20世纪物理学革命的暴风骤雨,使整个自然科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这“两朵乌云”成为20世纪伟大物理学革命的导火线。

事隔不到一年,就从第一朵乌云中降生了相对论,紧接着从第二朵乌云中降生了量子论。经典物理学的大厦被彻底动摇。事实上,在十九世纪末,光电效应、原子光谱和原子的稳定性等实验事实也接二连三地和经典物理学的理论发生了尖锐的对立。量子论的建立,使人类对物质的认识由宏观世界进入微观世界。

这是物理学一百多年从经典物理学发展到现代物理学的经历,可想以后还会出现更新的物理学,这是科学发展的规律。如果用物理学发展的经历联想传统中医,二者具有可比性,这首先反应目前的中医虽然很好,却在形成后的两千五百多年里是停滞不前的,其次也预示了中医有很大的提高和发展空间,可以发展为更好的中医。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理论思想基础及精髓,标志着中国医学由经验医学上升为理论医学的新阶段,并为战国以后的中国医学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在整体观、矛盾观、经络学、脏象学、病因病机学、养生和预防医学以及诊断治疗原则等各方面,都为中医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具有深远影响。历代著名医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创新和建树,大多与《黄帝内经》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繁衍生息的漫漫历史长河中,它的医学主导作用及贡献功不可没。

毛主席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我认为这个话很对,对就对在,首先承认中医的历史成绩,同时也提醒中医有不足,并具体的给出了改进方法,那就是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发展出新的现代化的中医。事实上也是这样,我们可以举出无数个治愈的病例来证明中医的伟大,但同时,许多经过中医辨证论治却不能治愈的疾病也预示着传统中医的不足,这都说明中医还有极大地提高和发展空间。

传统中医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第一步是要能用现代科学知识解释中医学的理论和概念,为此,我专门写过一本书《用现代科学知识讲中医的理论和概念》。

当我们用现代科学知识解释中医的理论和概念,在传统中医和现代科学之间建立联系以后,就会认识到现代西医和中医的不足,并预感到有一个更高级,更有效的医学在不远的地方。

3、按照西医思维用中药的、商业化的了中医就不是中医。

中医是一个以感情为基础的职业,可悲的是遇到了一个商业的社会。商业的特点就是利润最大化,在商业的社会,金钱代表了幸福,成为成功的标志,也成为世人追求的目标。索罗斯说:“世界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

不管我们多么不愿意,我们就是生活在一个商业社会。商业本质是欺诈,商业运作本质上就是在法律或者道德约束下的有限欺骗;商业社会本质上是欺诈社会;从道德的角度来说,商业社会的本质就是不道德,而且是合法地不道德。在我们的周围,每个角落都充满着诱惑,不是“真诚”的欺骗、广告,就是各种潜移默化的暗示,无不在挖坑等人往下掉,表面上的互利,实质上互害。

按照西医思维用中药的、商业化的了中医就不是中医。如果认不清这一点,只有上当受损失,最重要的是在健康上受损失。

4、看中医、吃中药的目的:是为了改变人的体质,让人不再容易病,而不是简单的为缓解现有症状。这就决定了服药时间长,如果没有这个认识就不要看中医、吃中药。

(1)、病的轻重或者说病治疗的难易程度不在于症状的多少,而在于病属于什么性质。正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所说:“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早从事,则疾可以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这句话的意思是:病人(普通人)往往担心那些症状多、症状重的急病不好治,因此会积极治疗;只有高明的医生才知道真正是那些症状少、症状轻的慢性病最不好治,原因是病人根本不重视,这是内行和外行的最大分歧。

病在性质上分为轻、中、重三类,分别对应的是“上焦病、中焦病、下焦病”,治疗的难易程度可以用能治愈、不能治愈、介于二者之间,以及以疗程的长短来划分。

“上焦病”大多属于能治愈的疾病,疗程在一个月左右;“中焦病”大多属于能治愈的疾病,个别属于不能治愈的疾病,疗程在六个月左右;“下焦病”一部分属于不能治愈的疾病,一部分属于能治愈与不能治愈之间的疾病,一部分属于能治愈的疾病,疗程一般以年为单位。

患者治病时若没有这个明确的认识,啥病都仅打算吃上几服药就要好,那是不切实际的,哪怕找的是在有名的医生,因为名医也仅仅是把病看得更透彻,却不可能改变原则,这就像袁隆平也做不到今天插秧,明天就割稻。

比如:一个面部肌肉抽搐患者,女性,46岁,身高厘米、体重65公斤,舌苔白、舌质胖大、齿痕严重、舌尖红有淤血,面色无华,长期饭量小、睡眠不好、脾气不好、抑郁、很明显是由于长期“脾虚”进而引起“下焦肝肾亏虚”、“肝风内动风窜络脉证”。这在病的性质上就属于比较重的“下焦病”,介于能治愈与不能治愈之间,疗程当以年为单位,宜先用“祛湿健脾开胃”“以补肝肾精血”并待感冒时“发出寒气”以除根,医学上说“有形之血不能速生”,这一治疗方案当然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病人因经济不宽裕,学识也欠缺,用了一段时间药,就希望能取得像打肉毒素一样的效果,这就严重不符合实际,所以不可能治愈了。

再比如:一个清嗓子的症状、一个过敏的症状,看着都很简单,其实都属于比较重而难治疗的“下焦病”。

小孩的病为什么大多很容易治,就是因为大多属于比较轻的“上焦病”,个别人刚刚进入“中焦病”的阶段,所以治疗效果好,疗程短。

(2)、人都是先有体虚,后有多病:人从幼年开始,食物(粮食)吃得不够→营养摄入不足→新陈代谢不良→造成人体组织器官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降低→免疫失衡→于是就容易对各种外来刺激敏感,做出免疫反应→炎症→初期充血为主→中期渗出为主→后期增生为主(出现恶性的增生就是癌)→死亡。

人最常见的对刺激做出的反应是:呼吸系统的炎症→消化系统的炎症→加重了人粮食吃得少(这就让人体进入了不良循环)。

第二步,人要分析出自己处在病的什么时期,进而知道自己治疗能达到什么结果。病不是人想治疗就一定能治好的,病到了后期,真的就是“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人的病分为三期:病在第一期,大部分是完全可以治愈的,小部分可以缓解或者不可治愈;病在第二期,一部分可以治愈,一部分可以可以减缓或者不可治愈;病在第三期;大部分不可治愈,小部分可以缓解。注意:病的分期可以参考年龄,但不取决于人的年龄,哪怕人在年龄上还是个孩子,但他的身体上也会出现了老年的问题,也代表是病到了第三期,不好治了,这也就是“黄泉路上没老少”的原因。

第三步,就是治疗了,只是疗程和人想的不一样。病在第一期,吃药一两天就有效,十几天不超过一个月就好了;病在第二期,吃药以三个月为一疗程,需要数个疗程,后面还需要再用;病在第三期,吃药以年为疗程。

治病,是一个实事求是的事。病在第一期你不治,病必然进入第二期;第二期你不治,必然进入第三期;同时,谁也不要梦求只花第一期病的代价,治好第二期、第三期的病;也不要等病已经到了第三期,还想要第一期的效果。

(3)、医疗的本质是替天行道,就是用天道纠正人道的错误。具体说就是用天道的“损有余、补不足”纠正人道“损不足以奉有余”的错误。

因为人的身体是营养越不够、越虚弱,免疫功能就越亢进,出现超敏反应,从而造成人多病,这也就是为什么人年龄越大病就越多的原因。所以只有去掉超敏反应,补足营养,恢复了“营养平衡、免疫平衡”,才能让人恢复健康。

人的病在病理上主要就是“炎症”,在病因上主要就是“营养失衡、免疫失衡”,造成人体在结构和功能上“该有的不够,不需要的多余”,在病的治法上主要就是“损有余、补不足”,具体说就是使用“釜底抽薪、雪中送炭”两个方子。

“釜底抽薪”的方子,作用就是消除人体的超敏反应,让人不在主动找着生病,这样人自然就病少了;“雪中送炭”的方子,作用是提高人体对食物中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运转、利用能力,从根本上补充人体的结构和功能,这样人的体力和抗病能力就提高了,人自然就更健康了。

在现实中也是,人不管是感冒发烧、咳嗽、嗓子疼、头痛、拉肚子、胃疼、神经痛、皮肤病等等都是人体出现了炎症,只是表现的部位不同,所以用“釜底抽薪”的方子不但都有显著效果,而且除根;人不管是高血压、糖尿病、肾病、动脉硬化、脑梗等等,都是人有体虚、都存在人体结构和功能不足的问题,所以用“雪中送炭”的方子都能显著改善症状,提高体质。

对于既有炎症又有体虚的病人,要两个方子交替着用,就是根据病人“有余和不足”的所占的轻重比例,在一个月中一个方子用20天,另一个方子用10天。

六、理论来源于实践

我作为中医,又经常写文章讲说现代医学的弊病和中医的好处,给人的印象难免是我偏好中医,实质上我很重视现代医学的各种最新研究成果,这不但提高了我自己的科学素养,也曾经是促使我提出“人体营养和免疫管理学”的灵感来源。

唐代的韩愈在《师说》中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现在的医生都是专业学校毕业的,大家在工作中使用的医疗手段都是同一套教材教出来的,区别只是能否灵活运用的问题。在工作了近十年以后我发现,原原本本按书上教的来治病,有些病能治好,有很多病却远远达不到书上说的那个效果,我一直想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直到年,我在《科学美国人》杂志第八期上,看到一篇Brigham医院医学系心血管部现任主任PeterLibby博士发表的文章《动脉硬化新观点》,在这篇文章里讲述了“炎症和炎性过程如何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和突发性血管事件”,这一观点和医学教科书所讲的动脉硬化理论完全不一样。这件事给我的启发是“教科书上也有错误”,“对教科书也要质疑”。

这时我一下就想明白了,不论中医西医,虽然在教科书上对任何疾病都写了一整套的发病机理、治疗方法和药物,个个都说的头头是道,但实际用起来却不灵,就是因为书上说的不对,我应该去找对的方法。

从那时起,我才大胆对那些难以治愈的疾病抛开教科书上的理论,探索新的治法。于是我开始思考和研究人、人生、社会、疾病。我花费了十几年的时间,在临床治病的同时,还亲自爬山涉水采药,并涉猎了中西医学,人类学,社会学,军事学,以及天文地理、宗教等等学科,写下了几十万字的心得笔记,到年前后,我理出一些头绪,写出了《人体营养和免疫管理学概论》一书,对疾病的根源提出“饥寒论”这一观点,以及“人体营养和免疫管理学”这一学说,明确指出“人只有一个病”,“病的根源是饥寒”,“主动管理人体营养和免疫”这一治病方法,从“免疫学”和“营养学”的角度,给出了解决人类“半百而衰”这个古老问题的理论、方法、处方、药物。

和这个新的认识相比较,我之前学的医学知识,以及二十多年的经验,简直就是个没有开化的野蛮人。之前对于疾病的认识,如同瞎子摸树冠,各种疾病如同上面的分支一样多的数不清,费尽力气也仅仅搞清楚了几个;新的认识,则让我如同抓住了树干,作为分支的各种疾病从此变得简单了,也使人明确了怎么做可以健康的更长久一些。

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这是一条真理。理论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总结、概括和浓缩、是将很多空间思维想法的结晶。是通过长期实践的证明,正确的结论,才能上升为理论,被人们共同认可的结论,这就是真理。

黄医生研究是如何能让人的身体在六七十岁时依然保持得像三四十岁之前那样健康,能为所欲为。

你所看到的内容,是从黄医生所写的以下书中选择的。

《人体营养和免疫管理学概论》

《把衰老推迟20年》

《健康的秘密》

《青萍之末》

《一家之言》

《雅望》

《前列腺炎以痈论治》

《随心所欲》

《饥寒论》

《用现代科学知识讲中医的理论和概念》

黄医生

黄医生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怎么治疗效果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花多少钱啊



转载请注明:http://www.hkchem.net/ywzlzcy/6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