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病之一,临床以壮年男性发病为多,约占泌尿外科男性病例的1/3左右,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本病病程缠绵,且复发率高。西医治疗本病主要以抗生素为主。而大量临床实践表明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所占比例不到10%,同时由于前列腺的特殊位置及解剖关系,多数药物难以发挥作用。中医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时有其独特的疗效和优势,其中根据中医五脏学说以疏肝解郁法为主从肝论治慢性前列腺炎,潘氏中医通过二十多年的临床验证收效明显,现总结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一、慢性前列腺炎为何可以从肝论治?
中医理论体系并没有“前列腺”的解剖名词,但就其属性和位置应该相当于中医“精室”的概念,本病当归属于中医的“淋病”、“精浊、“白淫”、“血精”等范畴。其病位应在下焦,但其发病与中医五脏的肝关系极为密切。首先肝主筋,而前阴为宗筋之所聚,是足厥阴肝经循行所经之处。《灵枢·经脉篇》云:“肝足厥阴之脉……过阴器,抵少腹。”故慢性前列腺炎发病原因之一可归结于中医五脏之一的肝。
二、慢性前列腺炎从肝论治的病因病机是什么?
此病患者平时多有急躁、易怒或郁怒、焦虑、思想压力重等症状,常导致肝气不疏,气机不畅。肝气不疏,气郁化热,湿热下注,瘀血、痰湿阻滞于前阴是基本病机。
其根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前阴是足厥阴肝经循行所经之处。肝气不疏,病必循经而发。
二是肝主筋,而前阴为宗筋之所聚。
三是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肝气不疏,一方面可气郁化热,另一方面可气滞湿停,使湿热聚于下焦。
四是虽肾主二阴、司二便,但又必依赖于肝主疏泄的调节作用,疏泄正常,则精溺以时出,反之,则出现或遗精或阳痿早泄,或尿出白浊,小便淋漓不尽等症。
五是此病患者平时多有急躁、易怒或郁怒的性格特点。
三、从肝论治慢性前列腺炎要如何治疗?
慢前列腺炎在临床上从肝论治治疗时,可分为虚证和实证,但是不论是虚证,还是实证,治疗是都可以从肝入手。
实证肝及其经脉病变所导致的慢性前列腺炎诸证,往往以实证较为多见,大多以气机郁滞、血脉瘀阻、湿热火郁、湿浊寒凝为其主要病机,临床表现主要以疼痛和排尿异常为特征。
常见症状有:
少腹或小腹憋胀坠痛,小便涩滞,余沥不尽。或尿道不适,尿等待,大便不爽,口苦,或胁肋胀痛,或善太息,以上症状随情绪波动而加重,舌脉随不同的证型而不同。前列腺压之不适或胀,前列腺液量少,卵磷脂小体正常或略有减少。治疗多以疏肝解郁理气、活血化瘀通络、清化湿热泻火、燥湿利浊祛寒为原则。
虚证慢性前列腺炎肝虚证候的形成,主要是久病致虚或因虚致病二个途径,临床常见的有肝虚气寒证和肝虚火旺证。
临床表现:
(1)阳虚无以温煦者:病程较长,四肢乏力或四肢不温,胆怯忧郁,夜寝不安,少腹及阴茎、阴囊冷感挛缩或痛,尿频不爽,余沥不尽,阳痿,早泄,性欲减退,舌质淡苔白,脉象沉细,前列腺按摩液镜检卵磷脂小体明显减少或消失。治疗以扶阳益气,温肝散寒为原则;
(2)阴虚无以涵火者:会阴部及阴囊部位的烘热、梦遗,小便黄且灼热,或浑浊,心烦不寐,咽干口燥,或欲念易生、早泄,大便偏干,舌质红,脉象细数。前列腺腺体饱满,压之疼痛,前列腺按摩液色黄量少,镜检有白细胞成堆现象,卵磷脂小体减少。治疗以滋阴养血,抑火凉肝为原则。
灵活变通,随症加减前列腺炎的症状表现不一,变化多端,因此需在谨守病机的基础上各司其属,灵活变通,方能取得满意效果。
如:伴有小便灼热、疼痛、尿频、色黄赤,口干,舌红苔黄,脉弦数者,方中可加清热利尿之品;伴少腹胀痛,下焦虚寒,便溏者,可加行气散寒止痛之品;肝气郁滞,痰瘀内生,睾丸肿胀疼痛者,可加活血化瘀,理气化痰散结之品;伴有腰膝痿软、遗精或阳痿、脉沉弱等肾虚症状者,可配制补肾之方药,但是在补肾阴时应考虑患者是否有气滞湿停的情况,以防产生养阴反助湿的弊端,可适当配伍利湿之剂。
四、心理辅导,生活调摄
慢性前列腺炎病程较长,患者长期受病痛折磨,精神心理压力极大,治病的信心不足。
因此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做到:
(1)帮助患者重建与疾病做斗争并战而胜之的信心,进行心理疏导,务使其保持心情舒畅。
(2)避免饮酒或食用大最辛辣、羊肉、狗肉等食物。尤其酗酒,以防加重症状。
(3)提高对治疗的依从性。一些患者由于经济或时间原因,常常中断治疗,必须向患者强调连续治疗的重要性,与患者保持联系。
(4)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并经常督导,包括生活有规律,起居有常,坚持体育锻炼,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勿长时间骑车或久坐不动等。
总之,慢性前列腺炎要把药物治疗与心理辅导及生活调摄结合起来,综合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潘氏中医,你的掌上中医馆!
18年的品质保障!
专注前列腺健康以及疑难杂症的治疗
我们在此承诺:用心服务好每一位客户,让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都健康,幸福!
更多健康资讯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