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阳痿是指成年男子性交时,由于阴茎痿软不举,或举而不坚,或坚而不久,无法进行正常性生活的病证。
历史沿革:
①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古籍中有十分丰富的古代房中学内容,已有对阳痿初步认识的内容记载,其中竹简《十问》认为阳器与身俱生而先身死。
②a.《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称阳痿为“阴痿”。
b.《素问?五常政大论》曰:“气大衰而不起不用。”
③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虚劳阴痿候》认为:“劳伤于肾,肾虚不能荣于阴器,故痿弱也。”在治疗上亦以温肾壮阳为主。
④《神农本草经》记载了治疗阳痿的药物15种,如白石英、巴戟天、石斛、肉苁蓉、五味子、蛇床子、桑螵蛸、阳起石、淫羊藿等,这些药物多为后世医家治疗阳痿所沿用。
⑤明清时期对阳痿成因的认识更加深入,提出郁火、湿热、情志所伤亦可致阳痿。⑥明?王纶《明医杂著?卷三》说:“男子阳痿不起,古方多云命门火衰,精气虚冷,固有之矣,然亦有郁火甚而致痿者。”
⑦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前阴后阴源流》云:“有失志之人,抑郁伤肝,肝木不能疏达,亦致阴痿不起。”
⑧自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至清末韩善征《阳痿论》专著,对阳痿的认识逐渐完善,治法除补肾之外,尚有从心(心包)、脾胃、肝(胆)等脏腑经络论治。《阳痿论》强调辨证,以虚实论阳痿,反对滥用燥烈温补。
讨论范围:
西医学中各种功能性及器质性疾病造成的男子阴茎勃起功能障碍,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本病的病因主要有劳伤久病、饮食不节、七情所伤、外邪侵袭等;发病机理为肾、肝、心、脾受损,经脉空虚,或经络阻滞,导致宗筋失养而发为阳痿。
一、病因
1.禀赋不足,劳伤久病
先天不足,或沉湎情色,恣情纵欲,房事不节,及早婚多育,手淫频繁等,均可以造成肾精亏损,命门火衰,而导致阳事不举。久病劳伤,损伤脾胃,气血生化不足,或年老体衰,气血不充,宗筋失于温养,则痿软不兴。
《素问?痿论》说:“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萎。”再如《类证治载?阳痿》所言:“阳之痿多由色欲竭精,或思虑劳神,或惊恐伤肾,或先天禀弱,或后天食少……而致阳痿者。”
2.情志失调
情志不遂,忧思郁怒,致肝失条达,疏泄不利,气机不畅,脉络不张,血液不充,宗筋弛纵,则病阳痿。思虑太过,劳伤心脾,气血不足,宗筋失荣,故阳痿难举。或大惊猝恐,伤于心肾,气机逆乱,气血不达宗筋,不能作强,则阳事不举。《景岳全书?阳痿》说:“凡惊恐不释者,亦致阳痿。经日恐伤肾,即此谓也……又或于阳旺之时,忽有惊恐,则阳道立痿,亦其验也。”
3.饮食不节
长期饮食不节,或大病久病损伤脾胃,失却调养,气血生化不足,不能输布精微以养宗筋,则宗筋不举而痿软。或过食肥甘厚腻,致使脾虚失运,酿生湿热,下注宗筋,气机受阻,痿而不举。
4.外邪侵袭
久居湿地或外感湿热,蕴结肝经,下注宗筋,气机受阻,发为阳痿。或寒湿伤阳,阳为阴遏,也可发为阳痿。
二、病机
基本病机:为肾、肝、心、脾受损,气血阴阳亏虚,阴络失荣,或肝郁湿阻,经络失畅,气血失充,导致宗筋不用而成。
生理:肾藏精,寓元阴元阳,主生殖,开窍于阴器,为作强之官,技巧出焉;
肝藏血,主疏泄,调畅气机,司宗筋。宗筋者,一指一身之筋,二特指男子前阴。肾精、肝血是性器官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肾气为其动力,肝气疏泄则使其气机通畅,血液充盈,当举则举。情欲平复之后,血液归藏于肝,当痿则痿。
心乃君主之官,情欲萌动,阳事之举,必赖心火之先动,如若忧虑伤心,心血暗耗,心火不动,则心难行君主之今,而阴茎软而不举。
病理:
肾虚精亏,真阳衰微,精亏失润,阳衰失温,则宗筋不振,无以作强。
肝失疏泄,气机阻滞,气血不达宗筋,则宗筋不聚,阳事难举。
脾之经筋皆聚于阴器,脾失运化,气血生化乏源,宗筋失养,乃阳事不举。
病位:与脏腑经络、气血阴阳失调皆相关,主要病在肾、肝、心、脾。
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且多虚实相兼。
肝郁不疏,湿热下注属实,多责之于肝;命门火衰,心脾两虚,惊恐伤肾属虚,多与心、脾、肾有关。若久病不愈,常可因实致虚,或因病致郁,加重病情。如湿热下注,湿阻阳气,可致脾肾阳虚之证;湿热灼伤阴精,或肝郁化火伤及肝肾,而成肝肾阴虚之证。虚损之脏腑因功能失调形成各种病理产物,又可因虚致实。如脾虚痰湿内生,或久病入络夹瘀,可致脾虚夹湿夹痰、肾虚夹痰夹瘀之证。此外,心脾肾虚损之阳痿,常因欲求不遂,抑郁不欢,久之大多兼夹肝郁不疏之实证,以至病情更加错综复杂。
一、诊断依据:
1、成年男子性交时,阴茎痿而不举,或举而不坚,或坚而不久,无法进行正常性生活。
2、常有性欲下降,神疲乏力,腰酸膝软,畏寒肢冷,夜寐不安,精神苦闷,胆怯多疑,或小便不畅,滴沥不尽等症。
3、常有操劳过度、手淫频繁、房事不节、久病体弱、情志失调及消渴、郁证、惊悸等病史。
二、病证鉴别
1.阳痿与早泄:
区别:
阳痿:是指欲性交时阴茎不能有效勃起,包括痿而不举,或举而不坚,或坚而不久,不能进行正常性生活的病证。
早泄:是指性交时阴茎能勃起,但因过早达到高潮射精,导致性交过早结束的病证。
联系:二者在临床表现上有明显差别,若早泄日久不愈,可导致阳痿,或二者并存。
一、辨证要点
1.辨虚实
虚:乏力气短、腰酸腿软、尿频清长、舌淡脉细,
实:胸闷胁胀、烦躁易怒、便结溲黄、舌红苔黄(腻)。
若有虚实夹杂者,需辨虚损之脏腑、夹杂之病邪。
2.审寒热
寒:面白、肢寒、舌淡苔白、脉沉细。
热:面红、赤、便结、舌红苔黄、脉滑数。
3.明脏腑
情志所伤,郁怒所致,病在肝或心;外受湿热,邪客肝经;气血不足或湿热内蕴,则脾胃先病,后入肝经;恣情纵欲,肾精先亏,精损及阳;胆怯多疑,病在心、胆、肾。
二、治疗原则
总的治疗原则为补肾疏肝,健脾益气,行气活血,恢复前阴宗筋气血正常运行。年轻而体壮者,病多在心肝,实证者为多,治以调和心肝为主;
年老而体弱者,病多在脾肾,虚证或虚实夹杂证者为多,治以调补脾肾为先。
本病往往因郁致痿或因痿致郁,在辨证基础上适当加入解郁安神、行气活血之品,常可提高疗效。同时正确运用心理疏导方法。
1.男子阳痿不是孤立的问题,非独肾虚或肝郁可以致痿,五脏皆可致痿,尤其情志因素是影响性功能的重要原因。
性者,心生也(左“心”右“生”,即为“性”),故无“心”则无“性”。心藏神,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在心神统帅之下,脏腑功能协调,气血畅顺,性功能才能正常发挥。
不良情绪可以诱发和加重性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亦可诱发和加重不良情绪。所以,治疗阳痿等性功能障碍应注重心神调理,根据不同情况采用养心安神、解郁安神或交通心肾、温通心阳等法治疗。
2.男子之阳,以通为用。
今时之人,往往以车代步,多坐少动,多食少劳,情怀自扰,多瘀多郁,或痰瘀交阻,气机不畅,邪实者十之八九。
此类阳痿患者,临床所见甚多,乃宗筋气机不通而然。阳器阳气,通则为用,不通乃病。
治疗男子阳痿,重在恢复宗筋正常气机,以使阳道通畅。通阳之法,又当谨守病机,随证而施,或疏肝,或宣肺,或散寒,或涤痰,或活血,或化湿,或清热,或娱心以通阳。确有脏腑亏损、气血虚弱者,补虚与通阳相结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