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痿,男人发SCI的ldquo秘密神

年即将过去,90后最早的一批,就要迈入30岁了!他们之中有的胖了,有的秃了,还有的痿了…▲图片来源:人类关怀计划最近一段时间阳痿也开始像凡尔赛文学一样开宗立派成就新的文学流派——“阳痿文学”

▲图片来源:人类关怀计划

最先提出阳痿文学的概念已不可考,

但将阳痿文学发扬光大的

是一位名叫gogogodaye的博主

发表的一篇《老人与痿》的纪实文学。

▲《老人与痿》节选

这仿佛是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各路网友各显神通,于是诞生了:

十万个痿什么,痿妙痿肖,年少有痿···

从此“痿学”在网络上一发就不可收拾!

男人们发布的痿学内容,

也是一个赛一个让人脸红??!

比如下面这个哥们,

就大大方方记录了自己娶了小娇妻之后,

体力跟不上的嗑药之路…

好笑吗?

好笑就对了,

人与人之间的悲喜并不相通,

但是男人之间的问题,

却总是殊途同归:

▲图片来源:人类关怀计划

我们都知道秃和胖都相对容易解决,可以通过植发和减肥恢复你的英姿。那痿呢?只能靠蓝色小药丸吗?可惜它治标不治本,还有药物依赖性和不少副作用!真的猛士,敢于直面自己的不行。何况身为医学专业出身的我们,面对如此问题怎么能低头认输呢?!很多人都说,纯生信文章越来越不好发表了!今天,老“湿”就来带大家一起看看:如何通过“阳痿文学”发一篇纯生信文章?你看当大家都开始直面现实,阳痿这事儿,一样也可以成为一种福报!

▲图片来源:人类关怀计划

▽▼▽通过浏览题目我们得知,作者研究的疾病是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dysfunction,ED)。先来一波专业知识复习:ED呐,俗称阳痿,当然是非肿瘤啦,属于泌尿外科学/男科学范畴,是男性最常见的性功能障碍之一。ED常被分为器质性、心理性和混合性三种,大多数患者为混合性的。ED典型的病理改变就是海绵体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所以目前ED也是公认的心血管疾病的早期症状和危险信号,也就是说,中老年男性一旦出现阳痿,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将大大增加。作者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海绵体内皮细胞的转录组学,筛选并鉴别与勃起功能障碍相关的标志物,对于研究ED的致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于年2月发表在PeerJ杂志(IF2.)。挑-表达差异大家都知道,非肿瘤生信的数据来源一般是GEO数据库。本篇分析的数据集是GSE,该数据集来源于人阴茎组织的芯片数据,包括5例ED患者的海绵体内皮细胞,7例非ED患者的内皮细胞(其中3例为脐静脉内皮细胞,4例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非泌尿外科童鞋可能不太了解,勃起功能障碍测转录组测序的标本一般都是阴茎组织,而临床上ED患者活体的阴茎组织是很难获取的,所以一般都是做造动物阳痿的模型,取鼠的阴茎组织送测序筛选差异基因。本文章分析的数据集来源于人体捐献者的数据,这是相当有临床价值和学术意义的。作者筛选差异基因的方法是GEO2R,标准是logFC>1且p<0.01,通过分析,作者找到了个差异表达的基因(个下调,个上调),只进行了火山图这种形式的可视化,如Figure1A。总结一下,作者通过GEO2R进行了差异基因的筛选及可视化,在线操作,无需代码,具体参见生信体系课上篇段位1。圈-功能聚类找到差异基因(DEG)后,接下来就是对差异基因就行功能聚类,探究目的基因富集在哪些功能上,最常用的就是GO/KEGG功能富集分析。本文作者也是通过最常用的DAVID数据库进行了功能富集,并通过在线网站ImageGP(


转载请注明:http://www.hkchem.net/ywzlzcy/74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