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皂角精造福一方人

3月12日,织金县猫场镇高克村的山坡上,20余名群众正忙着补种皂角树。被称为“西南地区最大的皂角精加工基地”的猫场镇,每年需外购皂角籽余吨,加工成品余吨,年加工费高达余万元,年销售总额3.24亿元左右,利润约余万元。

一粒粒小小的皂角精,从过去“养在深闺人未识”,到如今远销日本、新加坡、东南亚等地的过程,诠释着猫场镇28个村居群众脱贫致富的历程。

走出山门 华丽蜕变

皂角树结下的果实叫皂荚片,把皂荚片里的皂角籽剥开后,就看到皂角精。

在猫场镇村民李祥的记忆里,老家门口的几棵皂角树不光伞大如盖,蔽日阴凉,挂满枝丫的皂荚更是深得大家的喜爱。

“先将皂荚烤脆,然后砸碎,放在锅中熬水洗头,头发不易打结。”当时的庄稼人不懂什么叫护发效果,更不知道什么是柔顺飘逸,“头发不打结”就是他们对于皂角水洗头效果的最高评价。

“皂角籽是好东西,煮熟后剥去外面的皮,就是亮晶晶的皂角精,可以炒着吃,也可以用来煮粥。”这是李祥儿时常听家里人说的一句话——他当时并不知道,被称为“雪莲子”的皂角精,不仅可以消暑清火、健脾滋肾,还是养肝明目、美容养颜的“良药”。更令他没想到的是,小小的皂角精,未来会成为猫场镇28个村群众脱贫致富的“好帮手”。

年出生的李长友,年轻时为了生计,他走南闯北卖山货。年,带着本地的天麻、杜仲、半夏等山货到安顺市销售的李长友,遇到了一单大生意。

客商魏国书想以25元每斤的价格向李长友购买皂角精公斤,这让李长友很是惊喜。“第一回晓得皂角精能卖钱。” 

李长友一刻也没耽搁,立即赶回老家四处收购皂荚片,然后加工成皂角精销售给魏国书。李长友从此走上了皂角精加工和销售的致富路。

李祥和李长友都在20世纪80年代发现皂角精的经济价值,但李祥创业路更为波折。

年,销售中药材的李祥偶然听说,皂角精在国外和我国沿海地区是高端美食。联想到家乡满山皂角树结满的皂荚,他意识到了商机。

收购、加工、晾晒、打包……李祥在猫场镇收购了余斤皂角籽,加工成80余斤皂角精,送往昆明请朋友代销。

一个月后,昆明的朋友来信说,皂角精很受欢迎,台湾等地商人愿以每公斤25元的价格收购5吨成品。

按理说这是一个好消息,但李祥却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坐卧不安。5吨皂角精,需要筹备10多吨皂角籽。从没接过这么大订单的李祥紧张之余,开始动员亲朋好友四处收购皂角籽。

功夫不负有心人。用了3个月时间,李祥终于备足了货,交付完毕,李祥净赚4万元。有了经验,第二年,李祥接下了10吨的订单,此时皂角精价格上涨为每公斤30元,李祥的腰包更鼓了。

9年至年,李祥收购皂荚片多吨,销售皂角精吨。广州、深圳、福州、昆明等地商人纷纷来猫场镇订货。

随着越来越多的猫场镇人参与皂角精收购销售,市场越做越大,名气也越来越大。全省的皂角精几乎都被猫场镇的经销商收购,但仍然满足不了市场需求。李祥和其他经销商开始从河南、湖北、山东、山西等盛产皂角的地区进行收购。

如今,随着交通的改善、物流的发展、电商的普及,皂角精经销商们已不用为了运送货物来回奔波,猫场镇的皂角精加工大户也由年的12家发展到年的65家,0余人参与皂角精加工销售脱贫致富。

带民致富 书写传奇

  在猫场镇大街小巷,随处都能看见身穿缝着两个大口袋围裙的群众,手里还不断地剥着皂角籽——围裙上的两个口袋,一个存放还没剥的皂角籽,另一个存放剥好的皂角精。

这是当地人多年来养成的一个习惯:有空就剥皂角籽。走路时候剥、闲聊时候剥、休息时候剥,甚至参加聚会、欣赏演出、看电视的时候也在剥。

“闲着也是闲着,剥皂角籽能赚钱。”在猫场镇新寨村,70多岁的村民张英芝戴着围裙,坐在自家门口的木板凳上,一边和几位邻居拉着家常,一边剥皂角籽。她说,自己年纪大了,每天只能剥2到3斤,手脚利索的可以剥5斤以上。

最初,李祥都是在家中加工皂角精;年,他成立皂角祥隆加工厂;年成立贵州泓瑞峰和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专业从事皂角精、桃胶、竹荪等农特产品加工。在他和其他经销商带动下,皂角精加工逐渐发展成为当地的一个特色产业。

加工厂让群众领取皂角籽回家,利用空闲时间将皂角籽剥皮后交回公司。仅加工费一项,年就为猫场镇群众带来万元的收入,解决了户人的就业问题,有力带动了群众脱贫致富

“剥皂角籽其实就是一个细水长流的副业,年长者能剥、年幼者能剥,天天剥,每月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村民张英芝说。皂角籽分大、中、小三种,自己岁数大眼睛花了,于是经常剥大的,每剥好一斤能挣7元,年轻人剥小的是50元,中等大小的剥一斤也能赚20元。

“目前,我们镇皂角精扶贫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加工场向村民卖皂角籽并回购剥好的皂角精;另一种是免费发放皂角籽给村民加工,村民剥好的皂角精按数量领取加工费。”织金县政协副主席、猫场镇党委书记李劲松说。

精选分类、翻炒烘干、打包装箱……走进猫场镇新寨村三甲坝组的黔织明光皂角米加工基地,10多名工人正按部就班完成工作。

“在公司每月有0多元的工资。”王梅说。她的工作就是按等级对皂角精进行分类。除了在公司上班,王梅下班回家后也会剥皂角精,“边剥边聊天,两不耽误。”

随着皂角精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如何加强生产经营主体诚信意识、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维护好“织金皂角”品牌信誉,成了当地党委、政府


转载请注明:http://www.hkchem.net/ywzlzcy/83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