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良春临证心法
朱良春教授(国医大师,江苏省镇江市人,午8月生,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江苏省名中医)博采众长,治阳痿悟丹溪之言:“一遇阳痿,不问虚实内外,概与温补燥热,若系阳虚,幸而偶中,遂自以为切病;凡遇阴虚及他因者,皆施此法,每有阴茎反见强硬,流精不止,而为强中者,且有坐受温热之酷烈而精枯液涸而死者。”以宗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之旨,“壮者滋阴为主,怯者扶阳为本”,创丸散汤方治疗(各)型阳痿,现摘录朱氏门人邱志济所撰之心法,以窥朱氏治疗阳痿特色之一斑。
(1)虚证阳痿蜘蜂散,随证变治诸虚寒:
朱氏治阳痿亦主张执简驭繁,首分虚实两端。虚证有劳倦伤神,思虑过度,精血暗耗,下元亏损致阳痿不举;有房劳太过或长期手淫,精气虚寒,肾阳亏损致阳痿不举;更有色欲太过,早泄滑精,或由惊恐不解等致肝肾阴虚阳痿不举。此外,临床见证还有心脾阴虚等,均能导致阳痿。
虚证阳痿因于阳虚者少,因于阴虚者多。对“阳痿”朱氏集温肝、暖脾、滋阴、补肾、壮阳多法于一炉,自拟“蜘蜂丸”,药用花蜘蛛(微焙)30只,熟地黄90克,炙蜂房60克,紫河车、淫羊藿、淡苁蓉各60克,共制蜜丸。每次6~9克,每日2次,早晚饭前温开水送服。方有返本还原之功,疗效卓著,且适合广大农村基层中医仿用。要知山林、果树处多可找到花蜘蛛,用沸水烫死后烘干即可。
蜘蜂散出于《金匮要略》治阴狐疝气,实取其破结通利、温肝散寒之功。蜘蛛性阴而历,其功在壳,专散沉阴结气,温肝之功颇著,温肾壮阳之力借露蜂房为助相得益彰。蜂房对全身功能有强壮调整作用。早在《新修本草》中记载,蜂房“主治阴痿”并“遗尿失禁”。方中用熟地黄、紫河车、淫羊藿、肉苁蓉,意在补养肝肾且大补气血以复虚损。此方配伍之妙在于温肝、暖脾、补肾三法合力,药简效宏,灵活变通寓于其中。治疗虚证阳痿用药,应开中有合、合申有开、升中有降、降中有升,此乃阴阳相须之道也。要知温热者多开多升,寒凉者多合多降,味辛甘淡者多开多升,味酸苦咸者多合多降。阳痿虚证的病机复杂,临床用药不可补者纯补、泻者纯泻、寒者皆寒、热者皆热、升者均升、降者均降,有阴无阳,有阳无阴,必须处处注意阴阳相互为用的内在条件,以及平衡开合升降的相互协调制约。要审其以往,以治其现在;治其现在,须顾其将来。观此方不偏不倚,防范在先,不过用寒凉,不过用温热,不过用滋润,不过用燥烈。
“蜘蜂丸(散)”治阳痿,朱氏自述也历年仿用疗效颇佳,除仿“蜘蜂丸”原方6味常用药外,还选用山茱萸、肉桂、干姜、鹿角胶、川石斛、黄鱼鳔、人参等,随证加用,但不超过8味药,保持药简量足,力专效宏。盖丸散日服量有限,药味多则影响疗效,此乃取效之诀窍。“蜘蜂丸”温肝为主,乃因《灵枢》认为:“足厥阴之脉‘过阴器’,足厥阴之别‘结于茎’,足厥阴之筋‘结于阴器’…”阴器不用,伤于内则不起,伤于寒则阴缩人。”盖阴器是肝经所过之处,肝经受寒,不论内伤外袭,同为阳气受伤,均致阳痿。但临床见证肝肾虚寒者多脾阳虚,故“蜘蜂丸”集温肝、暖脾、补肾、壮阳于一炉。
(2)实证阳痿实热因,阳明肝胆证须分:
中医治病尤应尊重客观实际,注重疾病个性,切忌主观片面和经验主义,用共性去套用个性;否则就会药证相悖,贻误病情。治疗阳痿,既不能见虚寒即用温阳益肾之药,又不能见实热即投“龙胆泻肝汤”之法。实热阳痿属实证,临床亦要分辨脾胃实热和肝经湿热的症状,当细审、详辨、多思、追根溯源,再拟选方。对阳明热结,津液耗伤,宗筋失养,不能作强,拟以清热安中,益气和胃。朱氏方用仲景“竹皮大丸”加味,药用生石膏60克,竹茹、白薇、生甘草各20克,桂枝、生大黄各5克,大枣5枚。每日1剂,水煎服,嘱戒烟酒。阳事已感正常,减生石膏剂量为15克,加川石斛20克,麦冬15克,投之。
“竹皮大丸”以甘草为君,用量独重,又以枣肉和丸,仲景旨在益气安中,气中求精。生石膏清解阳明之热,竹茹降逆止呕,白薇既清实热,又退虚热,用小量桂枝反佐,从阴引阳,亦助竹茹降逆,桂枝合甘草又有“桂枝甘草汤”之意,能振心阳。此方本治产后虚热烦呕,今改汤移治实热阳痿,而重用生甘草、生石膏,乃妙取钱仲阳“泻黄散”之意。证属脾胃实热,热则宜清,实则宜攻,常法也。“竹皮大丸”方原本丸剂,并无泻实攻下之品,改汤移治阳痿,虽重用生石膏,少佐生大黄,亦不算攻下泻实之意,乃因阳痿实证要防实中夹虚,故勿轻议攻,勿轻议下,亦勿过投苦寒,仅重用生石膏以疗阳明气血两燔之热,重用生甘草以益气安中,泻火生津。妙在加一味少量大黄,意在健脾调中,大黄少用微用能解甘味之壅滞。尤其使用大剂量甘草时少佐予3~5克生大黄,即能解除大剂甘草滞湿、助痰、壅中之弊。重用生石膏清阳明实热,又重用竹茹,白薇清脾胃虚热,且清热中寓有通阳,祛邪中兼顾扶正。盖阳明为宗筋之会,故阳痿与肝、肾、阳明经关系密切。壮年患者多气血充实,发病多与嗜食烟酒、精神刺激、所愿不遂、思虑过度有关。医者不加辨证,治以温燥补益之品,即多导致火热内生。取“竹皮大丸”重用甘草之意,妙用少量大黄反佐,清热降火,益气安中,乃不攻之攻,不泻之泻,恰合病机。
虚实之阳痿症状,足以说明阳痿的发生与脾胃密切相关,阳痿的治疗须重视调理脾胃。治法中温煦、润养侧重于补虚,清热、泻火、化痰侧重于祛实,均含调理脾胃之意,尤其是善后用药更应时时不忘调理脾胃,以巩固疗效。还要注重七情、饮食、劳逸等对脾胃的影响。阳痿证从肝、从脾、从肾或肝、脾、肾同冶。
图书信息
图书名称:名老中医话男科疾病
图书作者:沈元良
出版公司:金盾出版社
出版时间:年02月
内容简介
《名老中医话男科疾病》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语言,根据我国丰富的中医典籍和大量的临床资料简单介绍了男科疾病的一般知识,详细介绍了数十位国医大师和名老中医诊治男科疾病,如性功能障碍、男性不育、前列腺疾病、男科杂病等临证心法及辨证论治的数百种古今名方。内容丰富,科学实用,疗效显著,适合男科疾病患者及其家属阅读,也适合临床中医师和中医药爱好者参考。
作者简介
沈元良,年生,浙江绍兴市人,医院主任中医师,浙江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学院兼职教授。中华中医学会会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会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流派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保健与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绍兴市医学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科带头人。早年毕业于浙江中医学院,从事内科临床,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以中医理论,辨证、辨病相结合治疗疑难杂症,对《景岳学说》、“绍派伤寒”有所研究。编著出版《肾病四季疗法》、《高血压病四季疗法》、《中成药医师处方手册》、《通俗伤寒论新编一绍派俞根初方应用》、《中医入门与常见病治疗》等专著;发表论文50多篇。
版权申明
以上文章来源搜集于网络,仅供学习参考。
感谢原作者辛苦劳动,如果侵权请告知,将下架处理。请勿用作商务用途。
关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