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
小寒节气正处于“三九”寒天,是一年最寒冷的时段。小寒过后,天气愈加寒冷,因此要注意防寒保暖,同时也是进补、养生的最佳时节。当下适度锻炼有益身体健康,同时养生也需注意方法,让我们来听一听张景明教授是怎样讲的!
小寒介绍
小寒为冬季的第五个节气。古人认为,时天气渐寒,尚未大冷,故为小寒。此处所言,大寒应比小寒冷之更甚,但历年气象记录表明,小寒的气温多低于大寒。进入小寒时节,意味着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阶段。
小寒注意事项
代表寓意
一年最寒冷之时。
节气开端
每年的1月6日前后。
气候特点
寒风刺骨、千里冰封、天寒地冻。
节气养生
小寒虽冷,但阳气已升,宜敛阴护阳,顺阳气升发之势,以御严寒。起居上“必待日光”,待阳出后再户外舒展活动。户内取暖者,切勿温度过高,保证空气湿度,以免伤阴。情绪安宁,畅达乐观,节欲望、止声色,避烦免扰。饮食上以温阳、祛风、散寒为主,配以辛热之品,五谷相搭,驱寒逐邪。
推荐食材
猪肚、胡椒、黑豆、莲子、芝麻等。
推荐药膳
茴香猪肚粥、玉容丹、炒米茶等。
小寒养生目录
NO.1
养生原则
养肾进补
NO.2
膳食推荐
茴香猪肚粥、祛风止痛鱼头汤、自制玉容丹、3种简单有效的消食法
NO.3
起居养生
合理安排呼吸方式 、合适的锻炼环境 锻炼前热身运动要做好
NO.4
经络调养
养生穴位、按摩、艾灸
NO.5
养生功法
补阳小动作:滚背
养生原则
小寒为寒邪最大的节气,中医认为,寒邪伤肾阳,肾的阳气一伤,容易发生腰膝冷痛,易感风寒,夜尿频多,阳痿遗精等疾病;肾阳气虚又伤及肾阴,肾阴不足,则咽干口燥,头晕耳鸣疾病随之而生。
因此,小寒时节要先养肾。
寒冬腊月是进补壮阳的好时机,一些体弱多病者常服用一些壮阳药食进行调理或御寒,但是效果不一定好。补阳药食主要适用于阳虚患者,如阳痿、早泄、性欲减退等。一般人不存在这么严重的问题,如果随便或者刻意服用一些“壮阳品”,往往会对身体造成损伤,因此不宜乱服。
民间有冬至吃红小豆粥,腊月初八吃腊八粥的习惯,提倡晨起服热粥,晚餐节食,以养胃气,常吃此类粥有增加热量和营养的功能。另外还有补阳驱寒的猪肚粥、养心除烦的小麦粥、益精养阴的芝麻粥、消食化痰的萝卜粥、养阴固精的胡桃粥、健脾养胃的茯苓粥、益气养阴的红枣粥等都适宜在冬季食用。
膳食推荐
茴香猪肚粥
食材
小茴香籽30克、猪肚克、大米克、适量的葱、姜、盐、料酒(2~3人份)。
做法
①将猪肚洗净,用食用盐揉搓,再冲洗干净。放入开水中,加姜片和料酒去腥,焯水后捞出,切成小块或切丝。②将小茴香籽用纱布袋装好,与切好的猪肚一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水,先用旺火煮沸,再改用小火炖煮30分钟。③弃去小茴香籽,加入洗净的大米,煮至粥变浓稠,加入适量盐调味,撒上葱花即可。
功效
茴香辛香疏散,能理气和胃,性温气烈,能散寒止痛,有温肝肾、暖胃气的作用。作为果实类的种子,其质重趋下,能温下焦冷寒。猪肚味甘,性微温,入脾、胃经,有补虚损,健脾胃之功。这个小茴香猪肚粥,在补的同时,给下焦寒湿留了个通道,这样就不至于变成”呆补“。补了肾阳,暖了脾胃,还驱走下焦寒湿。
祛风止痛鱼头汤
食材
大鱼头1个,川芎12克,白芷12克,红枣6个(去核),生姜3片,食盐、花生油适量。
做法
①鱼头对半切开,洗净沥干备用。②热油起锅,放入鱼头煎香,加适量温开水,大火烧开转小火煮15分钟,至鱼汤变乳白色。③连鱼带汤放入炖盅内,放入其他食材,隔水清炖1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
鱼头取“以形补形”之意。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白芷解表除湿止痛。生姜、红枣养胃和中。整个汤膳具有祛风湿、止头痛、散表寒的功效,适合平素容易患偏头痛、风寒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等症状的人士食用,也适用于女性月经前后头晕、头痛等。
宜忌
肝火头痛、风热头痛、身体燥热等阴虚火旺者不宜。
自制玉容丹
食材
苹果2斤、蜂蜜适量。
做法
苹果榨汁,然后熬成膏状,再放入蜂蜜搅拌调匀,罐装好即可。每次舀出10~20毫升,温开水送服。
功效
《滇南本草》记载,苹果炖膏即玉容丹,能通五脏六腑、走十二经络、调营卫而通神明、解瘟疫而止寒热,常喝能止渴生津、润燥除烦。
适用人群
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肾阴亏损、水不制火、虚火上炎。
3种简单有效的消食法
年末聚会应酬多,免不了大吃大喝,这时候最容易出现积食、不消化、肚子难受等问题。
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消化法子:
①面食吃多了:大麦茶
面食很容易吃撑,煮上一壶大麦茶,健脾和胃很舒服。另外,“原汤化原食”,煮饺子和面条时,水溶性维生素,和助消化的辅酶溶于汤中,喝点面汤,就能帮助消化。
②米吃多了:炒米茶
大米饭一不小心就多吃了2碗。这时就要用到炒米茶来消积食了。生大米在平底锅上炒得焦黄熟透,开水冲泡代茶饮,不仅消食,还能健脾胃!
③肉吃多了:山楂
山楂助消化,特别是能消肉积。吃了油腻的食物后,感到饱胀难忍,泡些山楂水,就可以很好地缓解食积带来的难受感。还有一个更好的办法,把山楂微微烤过,就有“焦三仙”中焦山楂的功效,特别助消化。
起居养生
合理安排呼吸方式
冬季运动换气时,宜采取鼻吸口呼的呼吸方式,因为鼻腔黏膜有血管和分泌液,能对吸进来的空气进行加温,并抵挡住空气里的灰尘和细菌,对呼吸道起保护作用。嘴巴微微张开即可,把舌头卷起抵住上腭,让空气从牙缝中出入。
合适的锻炼环境
对于坚持冬跑的人,要特别防止滑跌。遇到冰封雪飘的天气,可在室内、阳台或屋檐下原地踏步跑,在能收到锻炼效果的同时,又能避免意外的发生。在大风、大雾、大寒等冷高压影响下的早晨,低层空气会受到严重的污染,不适宜进行露天锻炼。冬季应该“早睡晚起,必待日光”,所以锻炼时间最好在日出之后。
锻炼前热身运动要做好
由于冬季人体血液流动缓慢,关节僵硬,在锻炼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因为这时肌肉的黏滞性增高,关节的灵活性降低,运动过猛,极易发生运动损伤。可采用慢跑、擦面、浴鼻及拍打全身肌肉等方法完成运动前的热身准备。
经络调养
养脾经,血海穴是关键
中医认为小寒时节对应人体的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归属于脾脏,与胃相联系,沟通脾胃及肢体内外。脾经感受的各种刺激,可以传至所属的脾脏所联络的胃腑。
反过来,脾胃的生理功能失常,也可以通过脾经反映于体表。早上9:00~11:00时,气血流注于脾经,脾经最旺。此时运动脚趾养脾胃。脾经起于足大趾,胃经经过第二、三趾间,所以对脾胃虚弱的人,经常活动脚趾,可达到健脾的作用。
血海穴治疗一切血疾。血海为足太阴脾经穴,是专门治疗血疾的要穴,具有活血化淤、补血养血、引血归经的作用。血海穴既可以益气养血、理血调经,又可以行血化淤、清热凉血、祛除湿浊,故可用于各种与血有关的妇科病症。长期按揉血海穴,并配伍三阴交穴,甚至可以治疗痛经、闭经、不孕等妇科疾病。
振奋阳气:大椎穴
定位
低下头,顺着脖子向下摸,在脖子和背部交接的地方,在脖子和背部交接的地方,那就是第七颈椎的棘突,在它下面的凹陷内就是大椎穴。
做法
①按摩:用大拇指指腹,垂直向下按压大椎穴,按压时穴位局部会有胀痛、酸麻的感觉,每次旋转按揉穴位3-5分钟即可。②艾灸:让家人帮忙艾灸10-15分钟,以局部潮红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功效
大椎穴是养护阳气的要穴,只要运用好它,就能让自身的这个"小太阳"发光发热,阳气充足,身体自然充满能量和正气,疾病全无。
养生功法
补阳小动作:滚背
小寒到立春的这段日子里,一定要吃饱穿暖睡好,把体内的阳气守住。另外,还可以跟随冬至后阳气萌生的步伐,在家中滚滚背,来给身体储蓄一些阳气值。
做法:在家中地板上铺上毛毯,把膝盖曲到胸前,双手抱住,背部在毛毯上滚动,把背部滚个透。
功效:补益阳气,最需要疏通的两条经脉:一条是人体阳气最足的督脉,另一条则是膀胱经。这两条大阳脉,都位于我们背部。滚背能疏通膀胱经和督脉,提升肾阳,让阳气通达。
底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