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寨bull皂角bull石窑

古寨·皂角·石窑

作者:小薇

前几天好友约我在周末闲暇时去梁家寨游玩,欣然应答。

曾在户外群看过几次发这条野线的帖子,担心自己的腿疼走不了远路,只好作罢。户外群友在各个季节拍的梁家寨图片,让人心生向往。特别是图片中那个高高在上的碣石上刻的“望汝”,更是让人浮想联翩。

“望汝”是不是汝州的最高海拔处?站在此处,是不是就能看到汝州的全貌?带着这些好奇,我们一行5人在11月28日下午,踏上了去梁家寨的路程。

梁家寨位于大屿镇的西北,汝州市区的东北方向,距市区的直线距离约有十几公里。由于不熟悉路径,我们走的路线好像偏远了一点,绕了半圈走了30多公里。

到了寨子山脚下,顺道问了一个80多岁的老者,才知道这个梁家寨始建于宣统四年(年),是袁窑村里一个梁姓富豪为了自己和村邻避免匪患祸害历经三年时间出资修建的寨子。寨子呈椭圆形状,东西距离约40米,南北距离约65米,寨墙高约10米,有南北两个石头拱形门,整个寨子占地大约两亩。算起来,寨子已有百年历史了。

由于同行美女司机驾驶技术非常了得,在有些难度的山路上竟然能够长驱直入,游刃有余,直接把车开到了距寨子不到米的地方才停下来,所以我们几个顺着土路只步行了几分钟就走到了在山脚下看着几乎高不可攀的寨子北门前。

气喘吁吁的在寨子北门前站定,不巧的是北门遇到铁将军把门,不能进入。我们只好站在近在咫尺的寨墙下,仰头观看那用四四方方的石块垒就的铁壁一般的高大建筑,只见面前的石券门上方镶有一块碣石,上刻“瞻嵩”、“少室作屏”、“龙头寨”、“宣统四年”等字样,与山脚下老者所述几无差别。

正在细看时,传来同行探路的李哥在古寨南门大声的呼喊声,原来他已经沿着古寨北门东边墙根下的一条石板小路走到了寨南门,告诉我们古寨南门能够自由出入。于是我们几个女士就按着李哥指引的路线向南门而去。走在古寨墙根下不足一尺凸凹不平的石板小路上,看到脚下边是深不见底的万丈深渊,不得不一边扶着寨墙,一边小心翼翼的向前挪着步子。心里暗自嘀咕:这个古寨的地理位置可真够险要的。

喜出望外从寨子南门顺利进入后,看到诺大的寨子里,有10多棵古老的皂角树在腊腊寒风中哗哗作响,树上成串的皂角好像是特意送给我们的礼物,看的人眼热。因为这皂角在一般的村子里已经基本绝迹了。热情的云姐从地上捡起一根棍子,在古老的皂树上不停的打下皂角来。那一个个长长的皂角,分明是从原始走向文明岁月的一个历史见证。

我们在寨子里垒砌齐整的的10多孔石窑前流连,每间石窑足足有20平,想象着昔日窑洞里粮丰马足的热闹;我们在一个大石头凿成的蓄水池边驻足,思忖着先人们是怎样在一个巨大如牛的大石头上一凿一凿的凿成了长约3米,宽约2.4米,深约1.6米的蓄水池,似乎听到了那由远而近逐渐清晰的叮当叮当有节奏的凿石声;我们顺着陡峭的石阶爬到高高的寨墙上,从那些五步一个的瞭望口和射击口,放眼四周连绵起伏的巍巍群山和苍茫大地,仿佛听到了昔日寨墙外惨烈的厮杀声和呐喊声。先人们为了安身立命保卫家园,和土匪倭寇进行的你死我活的浴血奋战:他们把满腔怒火化作一颗颗炮弹从一个个射击口准确的射出,在成群结队的土匪倭寇无数次的围攻阵地上相继开花,使得土匪倭寇们不得不丢盔弃甲,抱头鼠窜;我们抚摸着由一块块精致的大石头铸成的铜墙铁壁,仿佛看到了一百年前那些先人们汗流浃背、躬身弯腰、抬石垒墙的火热场面。这寨子里的每一孔石窑,每一个石阶、石墙上的每一块石头,无不浸透着先人们流出的血汗,无不凝聚着先人们的勤劳和智慧啊。

掂着沉甸甸的一兜皂角,思绪还在不太遥远的往昔里萦绕。看看时间不早,我们在意犹未尽中踏上归途。回望寨南门碣石上刻的“望汝”二字,忽然就想起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诗句来。

走出南寨门,看到离南寨门不远的土坡下,一个正在修建的小木屋度假村正在施工,那是给以后络绎不绝闻风而至的游客提供的休闲食宿的好去处。不得不佩服这个投资者的眼光,不远的将来,这儿的小木屋度假村一定会生意红火,因了这远近闻名保存完好坚如磐石的古寨子。这正是:

往事如烟不可追,

群山为证说悠长。

写于年12月1日。

●小薇:汝水湾的诱惑

凡文小筑




转载请注明:http://www.hkchem.net/ywzlhff/9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