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金县谋划发展50万亩皂角产业

3月20日,织金县艳阳高照,微风徐徐。一片接一片的皂角基地里,皂角树上偶尔冒出的嫩芽沐浴着阳光。

站在织金县马场镇鸡场坝村皂角种植基地“背儿坡”对面的小山上,看着多亩连片种植的皂角树种植基地,织金县马场镇党委书记田明感叹道,“以前,这个时节,群众正筹备种植苞谷。而现在,把群众的土地都流转过来种植皂角树,皂角树林下套种银杏、丹参等,许多群众也由农民变为了股民。”

近年来,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织金县各乡镇干部群众都在发生着可喜的“角色转变”。干部为了帮助群众“赚钱”,算经济账、找市场、当帮手、做参谋,个个都在业务上争做行家里手。群众也逐步解放思想,人人争做产业发展带头人。64岁的张招喜是鸡场坝村小有名的包工头,今年他转行从事农业,除了年龄原因,主要还是看准了织金县发展皂角产业的好时机。他说:“我家10亩土地,如果用来种苞谷,除了锅巴剩不了多少饭,没意思。现在把10亩土地流转入股后,除了每亩地多块钱的保底分红外,参与务工每天还有块钱的收入。”

在龙场镇双山村和营仓村,多亩的皂角基地,田野里见不到几个人,土地却收拾得干干净净,皂角树已开始萌芽。龙场镇分管产业结构调整的副镇长卢凤杰介绍,栽种繁忙的时候,此基地有近人同时“上马”,仅栽种时期务工人员工资就发了30多万元。卢凤杰说:“我们的工作,关键要站在群众的角度做好前期调研、中期发展和后期扶持。皂角产业当前是一个群众支持的好产业,我们下一步将通过以短养长的方式,在皂角林里套种南瓜,按照每斤0.35元的保底价收购,增加群众收入。”

年12月5日,织金皂角精成功通过专家评审,申报获得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登记保护认证,进入公示阶段。当前,织金县与中科院云南研究所合作,谋划皂角产品研发工作。同时,织金县还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企业专门从事皂角产业发展。目前,织金县亩规模的皂角育苗基地,亩规模的加工基地,集研发中心、电子商务中心、产品展示中心等于一体的“皂角小镇”正在紧张筹备中。

据悉,织金县现已完成皂角栽种35万亩,将于今冬明春完成剩下的15万亩的种植。织金县皂角产业发展办负责人李兴举说:“当前所做的大量工作,就是为织金县发展50万亩皂角产业奠定基础。”

阅读推荐

有了产业,脱贫致富就有了出路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来源:毕节日报全媒体

作者:许学义刘瑾

视频:王宇何元成

监制:许学义编审:黎荣编辑:罗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kchem.net/ywzlzcy/109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