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手术引领外科进入微创新时代

医院,达芬奇机器人也已经成为主要的外科手术方式。

“我做了32年医生,前14年做的是开放手术,后14年做腹腔镜手术,近4年有了达芬奇机器人后,前面28年做的手术我都不做了,专注于做机器人手术,这就是科技发展带来的技术改革。”6月23日上午,医院举行的“北京长城泌尿外科论坛”上,医院泌尿外科科室副主任汪朔教授对《医学界》说。

汪朔教授

医院连续第三年举办“北京长城泌尿外科论坛”,今年的主题是“泌尿外科机器人手术创新与实践”。来自中国、欧洲以及亚太地区的数十位顶尖专家参会,聚焦于世界各地泌尿机器人外科的发展现状与创新,分享泌尿机器人手术的经验及技巧。

如今在北欧国家,有超过一半的前列腺癌根治手术是由达芬奇机器人完成,而在美国,这一比例已经高达95%。医院,达芬奇机器人也已经成为主要的外科手术方式,医院已正式进入外科的机器人微创手术时代。

达芬奇机器人为手术医生带来了犹如开放手术一样的高清三维手术视野,并且可以进行10~15倍放大,不仅超越了人眼的局限,它的灵活性、精确性和稳定性也超越了人手的局限,可以在人手不能触及的狭小空间内进行更为精细的操作,将外科微创的理念贯彻的更为彻底,患者术后也能获得更快的恢复。医院泌尿外科主任朱刚教授表示,医院泌尿外科住院病人的平均住院日仅为2.7天,而美国是4.8天。

朱刚主任

在加入医院之前,朱刚主医院工作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泌尿外科临床工作经验,尤其擅长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的诊治和微创手术,是国内较早开展标准及单孔腹腔镜手术的泌尿外科医生之一。医院全职加入和睦家的举动,也令还身在体制内的汪朔教授钦佩不已。

不管在体制内外,朱刚主任都行走在泌尿外科技术的最前沿,年,医院引入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泌尿外科在朱刚主任的带领下,应用达芬奇机器人广泛开展了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超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膀胱癌的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原位新膀胱重建等高难度手术,并在国内较早开展了3D影像重建技术与机器人手术联合的应用,使得手术计划更便利、精准,大大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那彦群教授

泌尿外科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学科,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那彦群教授表示,在十年前,医院里规模很小,甚至没有这个科室,而现在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临床专科,主要原因是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泌尿外科的临床需求日益增加。

作为男性生殖系统最常见肿瘤之一,前列腺癌在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中排在第九位,但在欧美国家起发病率高居男性肿瘤首位,但根据《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前列腺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其发病率已经接近亚洲发达国家。

那彦群教授认为,从未来趋势看,前列腺癌早晚也会成为威胁中国老年男性的发病率最高肿瘤。前列腺癌早期无症状表现,很难做到早发现,患者一旦因排尿困难、血医院就医,很可能已经进展到了晚期,错过治愈时机。

周芳坚教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泌尿外科主任周芳坚教授从年初开始做机器人手术,平均一年做到台左右,而国内一台达芬奇机器人每年平均手术数量是台。周芳坚说:“达芬奇机器人相比传统开放手术和腹腔镜手术,它有几个很明显的优势,手术视野更清晰、操作更精细、手术医生坐着操作不易疲劳,对患者和医生都很有利,就像彩色电视机逐渐取代黑白电视一样,机器人手术逐步取代传统手术方式也是大势所趋。”

过去做前列腺癌根治术时出血是个很大的问题,现在这个问题虽然解决了,但术后阳痿和尿失禁的问题还未完全解决。周芳坚教授表示,阳痿往往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不仅仅是手术问题,现在最困扰泌尿外科医生的是术后尿失禁,对病人生活质量影响很大。

尿失禁分为永久性尿失禁和暂时性尿失禁,通常术后一年都无法控制排尿的,基本就难以恢复了,国外文献显示,一些做的差的中心术后三个月还有30%的病人尿失禁,而如果术后一年90%患者没有出现尿失禁,就算是手术效果比较好的了。而周芳坚教授认为即使是暂时性尿失禁对于病人生活也会造成很大影响,因此他们团队追求如何让患者术后不发生尿失禁,并且在这次论坛上分享了他们的创新实践成果。

在这次论坛上,还举行了“和睦家泌尿肿瘤中心”的揭牌仪式,这也标志着医院泌尿系肿瘤治疗进入新时代。

对于新成立的泌尿肿瘤中心,朱刚主任说:“肿瘤治疗中,外科其实只占很小的部分,成立中心后,除了外科微创手术外,我们还将为病人提供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一站式服务,甚至将来基因治疗师也会参与进来,最终实现肿瘤的精准化和个性化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kchem.net/ywzlzcy/7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