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如何养生

立冬如何养生

二十四节气应注重养生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立冬,十月节……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即是说立冬日处于农历十月前后,立冬时节,万物呈收缩、收藏状态。这里的万物,除了指处于春夏耕耘、秋冬收藏时序中的农作物,也适用于顺应天时而身体内敛的人与动物,高纬度的北方地区即将有动物开始冬眠,人也进入“猫冬”季节。

01

饮食调养

可以多食酸味水果

秋季里有一个“少辛增酸”的养阴法则,意思是用增酸的方式来收敛过旺的肺气,用少辛的方式来减少肺气的耗散。所以处暑时节要多吃酸味水果,如山楂、葡萄等,而像西瓜这类寒性的瓜果,则要少吃或不吃。

“朝朝盐水,晚晚蜜汤”

实际上就是尝试“一咸一甜”的方法。晨起后喝一杯淡盐水,可减少水分流失。晚上喝杯蜂蜜水具有润肺、养肺的作用。“朝朝盐水,晚晚蜜汤”这句话,讲的就是秋季养生之道。

推荐一款养生粥

百合银耳粥:百合50克,银耳10克,大米克,冰糖适量。

银耳性平味甘淡,归肺、胃经,具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功效,适用于虚劳干咳、少痰和痰中带血丝、口燥咽干、神经衰弱、失眠多梦等症。

02

锻炼调养

做到“春捂秋冻”

根据阳气收敛的特点,在起居方面气候由热转凉,注意及时增添衣物。宜“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就是大概晚上九、十点钟就可以入睡,顺应阴精之收藏,以养“收”气;早起就是大概早上六、七点钟起床,以顺应阳气舒展,使肺气得舒。

03

饮食调养

一宜粥糜

古代养生家多提倡冬日晨起宜喝些热粥.《饮膳正要》中认为,冬季宜服羊肉粥,以温补阳气.如若在粳米粥中加点红枣,赤豆可使人觉得周身温暖,精力倍增.

粥粥营养

民间有冬至吃赤豆粥,腊月初八吃"腊八粥",腊月二十五吃"八宝粥"的习惯.冬日宜食养心除烦的麦片粥,消食化痰的萝卜粥,补肺益胃的山药粥,养阴固精的核桃粥,健脾养胃的茯苓粥。

推荐一款养生粥

山药粥是一道传统的药膳,用山药制粥以延年益寿,在民间美称之为神仙粥。用山药可治疗泻痢;用山药治疗闭经;用山药治疗虚脱等。

山药克

糯米40克

大米60克

红枣10枚

水毫升

准备好山药、糯米、大米和红枣。

红枣提前用水浸泡。

山药洗净去皮切小块。

糯米和大米淘洗干净。

锅里放凉水,把淘洗好的糯米、大米、山药放进去。

泡好的红枣放入锅中。

盖上锅盖,通上电源后按下煮粥键。

50分钟后粥就煮好了。

盛入碗中。

冬季食疗养生方

1、黑芝麻粥

配料:黑芝麻25克、粳米50克。

做法:黑芝麻炒熟研末备用,粳米洗净与黑芝麻入锅同煮,旺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煮成粥。

功效:补益肝肾,滋养五脏。注:本方更适于中老年体质虚弱者选用,并有预防早衰之功效。

2、虫草蒸老鸭

配料:冬虫夏草5枚、老雄鸭1只、黄酒、生姜、葱白、食盐各适量。

做法:老鸭去毛、內脏,冲洗干净,放入水锅中煮开至水中起沫捞出,将鸭头顺颈劈开,放入冬虫夏草,用线扎好,放入大钵中,加黄酒、生姜、葱白、食盐、清水适量,再将大钵放入锅中,隔水蒸约2小时鸭熟即可(也可用气锅蒸)。

功效:补虚益精,滋阴助阳。本方以虫草为主,助肾阳,益精血;以老鸭为辅,滋阴补虚。方中一偏于补阳,一偏于补阴,两者合用,共咸补虚益精,滋阴助阳之权威药膳。

3、西红柿砂糖藕

配料:西红柿2个、藕1节、沙糖适量。

做法:西红柿去皮,开水煮藕(3至5分钟),两者一并放入盘中,撒上砂糖即可。

功效:健脾开胃,生津止渴。

4、苁蓉羊肉粥

配科:肉苁蓉30克,羊肉-克,大米适量,食盐、味精各少许。

做法:羊肉洗净切片,放锅中加水煮熟,加大米、苁蓉共同煮粥,以食盐、味精调味服食。

功效:温里壮阳。补肾益精。适用于腰膝冷痛、阳痿遗精、肾虚面色灰暗等。

5、龙马童子鸡

配料:虾仁15克,海马10克,子公鸡1只,料酒、味精、食盐、生姜、葱、水豆粉、清汤各适量。

做法:将童子鸡宰杀后,去毛杂、洗净、装入大盆内备用。将海马、虾仁用温水洗净,泡10分钟,分放在鸡肉上,加葱段、姜块、清汤适量,上笼蒸至烂熟。出茏后,拣去葱段和姜块,加入味精、食盐,另用豆粉勾芡收汁后,浇在鸡的面上即成。服用时,食海马、虾仁和鸡肉。

功效:温肾壮阳,益气补精。适用于阳痿早泄,小便频数、崩漏带下等。

6、糖醋带鱼

配料:带鱼克,姜2片,葱1根切段,蒜茸l勺,糖及醋各4勺,水3/4杯,生粉l勺,酒1勺。

做法:将带鱼冲洗干净,抹干水分,切块,用少许盐、酒稍腌,扑上生粉;锅下油,将带鱼放入油锅內炸约10分钟,至金黄色,达到外焦內软时捞出,沥干油分,装盘;下油爆香蒜茸、姜片及葱段,再倒入糖醋料煮开,趁热将糖醋汁淋在鱼身上。

功效: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kchem.net/ywzlzcy/7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