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生活ldquo寒气之逆极,故

EP-49

—点击收听—

主持:张洁萍

内容:大寒

*节目内容纯属主持及嘉宾个人意见,与AusChannel立场无关

窗外风雪再大

也有我陪伴着你

大寒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因“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

寒来临,到了最冷的时光。让很多人感到不适,稍不注意就可能得病。大寒节做好养生保健是非常重要的。

小寒“三候”

二十四节气

俗话说:“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花草树木、鸟兽飞禽均按照季节活动,因此他们规律性的行动,被看作区分时令节气的重要标志。中国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就是说到了大寒节气,天气虽然寒冷,但温暖已经不远,已经可以开始准备孵小鸡了。

二候征鸟厉疾,是说此时鹰隼之类的征鸟,却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

三候水泽腹坚,意为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内,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结实、最厚,孩童们可以尽情在河上溜冰

大寒“藏”

二十四节气

冬天是阳气收藏的时候,如果这时的过度消耗,最易损失阳气,保养阳气,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起居:早睡晚起。

大寒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在起居方面仍要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做到早睡晚起,早睡是为了养人体的阳气,晚起是为养阴气。另一方面,古语有云“大寒大寒,防风御寒”,大寒时节除了注意防寒之外,还须防风,衣着要随着气温变化而增减,手脚易冻,尤其应注意保暖。

生活:睡前洗脚。

大寒时节,除了做到早睡晚起,防寒防风外,最好养成睡前洗脚的好习惯。

俗话说“寒从脚起,冷从腿来”,人的腿脚一冷,全身皆冷。“饭后三百步,睡前一盆汤”,入睡前以热水泡脚,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的皮肤和组织营养,降低肌张力,改善睡眠质量,对于预防冻脚和防病保健都有益处,特别是那些爱在夜间看书写作,久坐到深夜的人,在睡觉之前,更应该用热水泡脚。

精神:心情舒畅

所谓“暖身先暖心,心暖则身温”。意思是说心神旺盛,气机通畅,血脉顺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温暖,方可抵御严冬酷寒的侵袭。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心境平和,使体内的气血和顺,不扰乱机体内闭藏的阳气,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运动:日出后运动。

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病与痛;冬天懒一懒,需多喝药散”。冬季活动、锻炼对养生有特殊意义。

大寒时节的运动可进行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体育锻炼,但应注意运动强度,不宜过度激烈,避免扰动阳气,同时室外活动不可起得太早,等日出后为好。

大寒

保健灸

保健灸,顾名思义,即在大寒时,选取具有强身保健作用的穴位,在此穴位上施行艾灸。

将节气、艾灸和穴位三者结合,大寒保健灸能够起到温阳补气,温经散寒的作用,从而提高机体的抗寒和抗病能力,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和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对冬季一些常见的疾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艾灸神阙穴好处多

神阙即肚脐眼,人体任脉上的穴位。神阙是一个起死回生、返老还童的要穴。歌曰:“常灸神阙穴,万病自会灭。”阙,是君主所居住的宫城的门,神阙就是人体元神的门户。艾灸或按压神阙可以激发人体的元神、元气。激活元神和元气,任何疾病都能很快治愈。

通过艾灸神阙穴,可益气补阳、温肾健脾、祛风除湿、温阳救逆、温通经络、调和气血,对身体非常有好处。

由于冬天室内用灸条艾灸烟雾较大,会引起鼻炎、咽炎、哮喘等呼吸道病人的不适,建议使用艾灸时准备口罩,或者选择无烟艾灸条,进行。

艾灸注意事项

(1)灸时要慎风寒,戒生冷、油腻。

(2)刚吃完饭或空腹不宜灸脐。

(3)实热证、阴虚发热者不宜艾灸。

(4)孕妇不宜灸。

我们接下来分享一下不同年龄段在大寒应该如何通过顺时饮食来适应大寒的天地变化:

0~15岁阶段:

需注意:肠胃消化功能。

胃肠道消化功能不好的宝宝,冬天要将水果加热后食用。

山楂、菠萝、柿子、香蕉不宜空腹食用。菠萝、柿子适宜饭后食用,香蕉适宜餐前食用,山楂不宜清早食用。吃柑橘前后一小时不宜喝牛奶,否则影响营养吸收。

推荐的菜谱有:

山药羊肉汤

材料:羊肉克,山药克,姜、葱、胡椒、绍酒、食盐适量。

做法:

1,将羊肉洗净切块,入沸水锅内,焯去血水;

2,姜葱洗净备用;

3,淮山片用清水浸透与羊肉一起置于锅中,放入适量清水,将其他配料一同投入锅中,大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炖至熟烂即可食之。

功效:能补脾胃,益肺肾。

山药芝麻糊

材料:山药15克,黑芝麻克,玫瑰酱6克,鲜牛奶克,冰糖克,粳米60克。

做法:

1,粳米洗净,清水浸泡1小时,捞出滤干。

2,山药切成小颗粒与黑芝麻炒香后同放盆中,加水和鲜牛奶拌匀,磨碎后滤汁待用。

3,锅中加入清水、冰糖,溶化过滤后烧开,将芝麻水慢慢倒入锅内,放入玫瑰酱,不断搅拌成糊,熟后起锅即成。

功效:滋阴补肾,益脾润肠。适用于肝肾不足,大便燥结。

15~30岁阶段:养阳

大寒时气候严寒,在此年龄段的正值血气方刚的时候,有时候高估了自己的正气,不合时宜的过度饮食以及休息不当,风热病邪从口鼻而入,由表及里,从而诱发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大叶性肺炎等。同时,大头瘟、痄腮、烂喉痧等冬温病症。

这里推荐两款合时宜的菜谱以及食疗饮品:

芪杞炖子鸡

原料:童子鸡1只(约克)、黄芪30克、枸杞子30克、白术10克,调料适量。

做法:将童子鸡洗净,切为小块,加入诸补益中药和葱姜蒜盐酒等调料,用文火慢炖1小时,食肉喝汤。

功效:补中益气、滋阴助阳、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适用于体质虚弱、易患风寒感冒者。

以风寒感冒症居多,治疗可服

白芷姜胡汤

原料:白芷10克、干姜5克、柴胡3克

做法:

1,以上三样洗净后用少许冷水浸泡15—30分钟

2,连水一起倒入砂锅中,用小火煎煮至水减半时,倒出药汁

3,加水毫升,用同样方法煎取药汁。

4,两次药汁混合后,分早晚两次服用即可。

功效: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利通鼻窍,干姜温中散寒、温肺解表、燥湿消痰,柴胡疏肝理气、止痛、清寒热邪气。因此三者配伍适合风寒感冒者服用。

也可以将三者简单泡茶服用。取白芷10克、干姜5克、柴胡3克,洗净后放入保温瓶或保温杯中,冲入不多于毫升的沸水,闷泡30分钟后,分早中晚三次在一天内饮用完。

生活小妙招

在口中保持咸味——在感冒流行的季节,若要出入公共场所可以在身上带几颗咸干果,如盐渍橄榄、咸话梅等,一出门马上含一颗在口中,使口中常有一点咸味,能起到杀菌作用。

30~40岁阶段:补肾助阳

家庭中坚力量)

注意杂病多发。如咳嗽、哮喘、咽炎、冻疮、胃痛、腹痛、腰痛、头痛、痛经等多有发生。还有一些人的旧疾易在此时复发,如:肩周炎、慢性鼻炎、肺心病等。

这里有汤方还有饮方可供大家参考:

白胡椒煲猪肚汤

原料:白胡椒、猪肚、味精、盐、白芝麻和酱油。

做法:

1.把猪肚反复用水冲洗净;

2.把白胡椒打碎,放入猪肚内,并留少许水分;

3.把猪肚头尾用线扎紧,慢火煲1个小时以上至猪肚酥软,加盐调味即可食用。另外,汤煲好后的猪肚酥烂滑软,切条装盘,再撒上白芝麻和鲜酱油,是一道非常不错的冷盘。

功效:用于治疗胃寒、心腹冷痛,可以作为冬天养生的一道家常菜。

原料:当归30克、生姜30克、羊肉克。

做法:将当归、生姜清水洗净顺切大片备用,羊肉剔去筋膜,洗净切块,入沸水锅内焯去血水,捞出晾凉备用。砂锅内放入适量清水,将羊肉下入锅内,再下当归和姜片,在大火上烧沸后,打去浮沫,改用文火炖1.5小时至羊肉熟烂为止。取出当归、姜片,喝汤食肉。

功效:具有补气养血,温经之功效

对于阳虚、感受风寒邪气引起的风寒感冒,还可以用香菜葱白汤来发表散寒、扶助阳气以祛病。

原料:香菜15克、葱白15根、生姜9克

做法:分别洗净后切碎,放锅中加清水适量煎煮10—15分钟,去渣取汁即可。

每天饮用两次,连续服用两三天。

中医典籍中说香菜“辟一切不正之气,散风寒、发热头痛”,由此可见,香菜对风寒感冒有一定作用。葱具有补阳散寒、振奋阳气、发汗等功效,中医书中说它“主伤寒头痛”,就是说它可以治疗风寒感冒。姜亦有同样功效。

生活小妙招

俗语说:“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这是民间对大寒时节养生保健的有效概括:早晨喝补阳的人参黄芪酒,借助早晨自然界生发的阳气,带动人体内阳气生发;晚上服用杞菊地黄丸,用来滋阴补肾,以平衡人体的阴阳二气。

50~60岁阶段:调节脾肾功能

相信此阶段的朋友,不少都吃过各类保健品,但我们中国人传统的保健是整体的,不单独针对某一项,即便如此年龄段重点放在固护脾肾,调养肝血上,也会在调理上进行进补的,方法有二:一是食补,二是药补。“药补不如食补”,应以食补为主。

羊肾枸杞粥

原料:枸杞30克,粳米适量,羊肾l对,盐、姜、葱及调味品适量。

做法:

1,先将羊肾去脂膜,切片,加水煮成汤待用

2,用另一锅放入粳米。加水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煮好的羊肾和羊肾汤,加入枸杞,放入盐等调味品,再煮几开,即可。

功效:补肾养肾。适用于肾阴不足的阴血亏虚、腰痛、盗汗、消渴及肝肾不足的腰膝酸软、阳痿早泄、遗精遗尿、尿频、视物昏花、头晕、耳鸣者。

乌鸡山药汤

原料:乌骨鸡1只、山药、枣(干)适量,食盐、葱、姜、料酒、胡椒粉适量。

做法:

1,乌鸡斩块、山药去皮切块,葱切段,姜切片备用;

2,乌鸡凉水下锅,焯水捞血沫,捞出控水;

3,砂锅内放水,水热后放入乌鸡块、红枣、葱、姜、放入料酒,大火烧开后,盖上盖改小火炖1小时;

4,放入山药块炖至山药软烂,再加入枸杞、盐和胡椒粉即可。

功效:中医认为,手脚冰凉与体质虚弱有密切关系,而山药乌鸡汤具有很好的补中、益气、养血作用,特别适合手脚冰冷者。

60~90岁阶段:温中补肾

上次小寒我们推荐了按摩疗法,此疗法是养肾一种很不错的有效方法。以下我们回顾一下:

一搓擦腰眼。两手搓热后紧按腰部,用力搓30次。所谓“腰为肾之府”,搓擦腰眼可疏通筋脉,增强肾脏功能。

二揉按丹田。两手搓热,在用部丹田按摩30-50次。常用这种方法,可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起到强肾固本,延年益寿的作用。

老年人或身体虚弱的人,在神补、食补的同时,也可以用些药物进补。大雪节气常用的补药有人参、黄芪、阿胶、冬虫夏草、枸杞等,可和肉类一起做成药膳食用。

酒补:酒为百药之首。大寒时节,天气寒冷,适度饮用些白酒,有温通血脉,促进血液运行,抵御寒气的功效。酒对应八卦中的坎卦,而坎应肾,酉时则是肾经最旺之时,肾能藏住精气。因此,喝酒应尽量在晚上。

食补:大寒食补以补阳为主,但不可过于机械,应根据自身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结合食物之性来选择。下面推荐参考汤谱:

黄精枸杞牛尾汤

原料:牛尾克,牛腱克,黄精10克,白术5克,大枣5克,枸杞5克,北芪5克,玉竹5克,陈皮3克,姜片3片。

做法:

1,将牛尾斩断,牛腱切小块,分别焯水后沥干水分备用;

2,药材洗净后待用;

1,将所有材料放入炖盅加沸水0毫升,加盖隔水炖两个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牛尾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具有益气血、强筋骨、补体虚、滋颜养容等作用;黄精补肾滋阴,健脾益气;玉竹养阴清肺,生津止渴;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黄精枸杞炖牛尾汤适合肝肾不足引起的怕冷畏寒、目涩无力、腰膝酸软者饮用,是老年人冬季常吃的调补汤品。

红杞田七鸡

原料:枸杞子15克,三七10克,母鸡1只,姜20克,葱30克,绍酒30克,胡椒、盐适量。

做法:

1,鸡处理干净,枸杞子洗净备用。

2,三七4克研末,6克润软切片,生姜切大片,葱切段备用。

3,鸡入沸水锅内焯去血水,捞出淋干水分,然后把枸杞子、三七片、姜片、葱段塞入鸡腹内,把鸡放入气锅内,注入少量清汤,下胡椒粉、绍酒;再把三七粉撒在鸡脯上。

4,盖好锅盖,沸水旺火上笼蒸2小时左右,出锅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补虚益血。其性温和,老年人及久病体虚,产后血虚者均可食用。

广告

AusChannel澳洲

喜欢作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hkchem.net/ywzlzcy/81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